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太平天国政体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华文史网 罗尔纲 参加讨论

     一 绪言
     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各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一定的国家形式来表现其本质的。它与国家的根本性质相适应。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示道:“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一九五二年北京第二版,第六百七十页。)。
    关于太平天国的政体,是我们大家过去都很少注意到的问题。在建都天京初时,外国传教士来访问的曾有“神治主义”和“王族专制”的说法(见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C·Bridgeman)的报告,简又文译题为《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宗教》,载《大风》九十二期,原载《北华捷报》208号,1854年7月22日。)。近年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又有“太平天国体制实为天王与五王‘共有共治共享’性质”之论(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第一篇《天号考》。)。后者实为前者“王族专制”的翻版。这都是从外表或片面看问题,是看不出真实情况的。
    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建立的国家,其政体必须与其国家政权相适应。金田起义后两个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县东乡建国,以“主”(天王)为国家元首,以“军师”为政府首脑,采取“虚君制”,天王“临朝而不理政”,实际权力在于军师。这是一种把农民民主主义和君主制独特地结合在一起的政体。
    太平天国前期行虚君制,经过天京事变后,遭到破坏了。于是太平天国从具有农民民主性质的虚君制,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太平天国虚君制,是一个一向掩蔽在综错复杂矛盾的事态当中的问题。马克思说:“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马克思致恩格斯(1853年9月2日)》,见《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一卷,第587页。)。我们正是面对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因此,不得不进行烦琐的引证,不得不逐条解释疑问,不得不将前后期不同的事态进行对比,希望能够把这件历史事实清理出来。
     二、太平天国前期政体行使的情况
    在天王旨准颁行诏书里面,有一部《王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其中有说:
    天王有时预诏:“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今日应验东王升天这几年也。这两句话,扼要地明确地说明了太平天国是以“主”和“军师”为组成的政体。
    “主”,就是太平天国的元首天王。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诏通军大小兵将说:“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上,致冒犯天父也”。“军师”,是太平天国“朝纲之首领”(李秀成《覆英教士艾约瑟杨笃信书》论军师地位的话,详见下文。),即政府的首脑。
    金田起义后两个月,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太平军和革命群众在广西武宣县东乡拥戴洪秀全为太平天国元首,即天王位(据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十月十四日天王《天历六节并命史官作月令诏》及《洪仁□亲笔自述》考定。),同时立军师,建立了太平天国。
    作为太平天国元首的天王,是具有无上的尊严的。反革命大头子曾国藩的情报所编纂的《贼情汇纂》卷六《伪礼制·伪朝仪》记其朝会道:
    至江宁,……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庆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批定日期,大抵午未时居多。届时杨逆率各官毕集,舆马填塞街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伪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剧贼得进见,虽宠任如伪佐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伪侯以次俱排列于大门内,引赞官呼跪,则皆跪,左右史跪于阶下,侍臣递茶,伪通赞官呼曰:“天王有旨,诏众官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觐已毕,站立两边”。读讫,则众官如仪起立。少顷,杨贼白事毕,出,则转身向内而立,各伪官皆跪其后,又呼万岁者三,然后掩门而散。
    太平天国这种朝仪,正是刘邦所说的“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完全是承袭封建皇朝那一套朝仪,也正是太平天国政体中封建主义的组成部分。
    从这种朝仪看来,太平天国的元首天王确是无上的尊严的。但政体所赋予他的权力究竟怎样呢?却要研究。太平天国没有宪法,也没有政府组织大纲,只有一部《钦定制度则例集编》,今尚未发现。不过,这部制度则例,是在颁行了廿五种旨准颁行诏书之后,到戊午八年才颁布的(《钦定制度则例集编》列为旨准颁行诏书第二十六部,在第二十五部《天父诗》后。《天父诗》系丁巳七年底颁行。(此书封面题丁巳七年刻,查丁巳七年十月造的《戊午八年新历《卷首诏书总目只有二十四部,故知此书是丁巳七年底颁行。)而《钦定制度则例集编》则见于戊午八年新刻的《醒世文》卷首诏书总目,故知此书是戊午八年颁行。)。太平天国建国多年,没有把制度则例颁布,而到了天京事变后才颁布,那就说不定已有所改变了的。所以,我们只有从当时所施行的政体反映出的种种情况来稽考这一问题。  
    据现存史料所记,有四种情况可以回答这问题。第一,太平天国起义伐暴救民的檄文没有用天王名义颁布的。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杨秀清传》记太平天国谕檄都用杨秀清名义颁布说:
    在金田与天贼倡乱,渐揽天贼权。自广西至金陵,悉听其指使,故伪谕皆署其伪号,天贼尸位而已。
    考太平天国起义布告,清朝钦差大臣李星沅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向清帝《会奏筹剿金田逆匪恳调提镇大员协剿折》(见《李文恭公奏议》卷二十一。)说:
    金田村贼首韦正、洪秀全等私结尚弟会,擅帖伪号伪示,招集游匪万余,肆行不法。同日,《与骆吁门中丞书》(见《李文恭公文集》卷九。)又说:
    桂平金田村一股,结会僭号,聚众万余。案金田起义时,太平天国还未建国,洪秀全还未即天王位。李星沅所说的“伪号”、“僭号”,当是指“太平”的称号说的,金田起义时,高举“太平”的旗帜。现存《太平军目》里面,还保存有“太平广西贵县黄旗”、“太平广西桂平黄旗”等旗帜。李星沉没有说明系用什么名义布告,但从他所说“伪号伪示”、“结会僭号”的话看来,可能就是用“太平”名义布告的。他之所以把太平军起义首领举出韦正、洪秀全两人,是因为起义的地点在金田,韦正是金田村人,而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首领,都为当时清方所探知。至于把韦正列在洪秀全之上,说明了当时还不知道太平军的领袖是谁,也正说明了这一道金田起义布告不是用洪秀全名义颁布的。现存《天命诏旨书》中收有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颁布的命令,而没有起义檄文也可以为证。再过四十天,太平天国在东乡建国,建立天王,封立军师了。其后清朝钦差大臣赛尚阿的报告,就说是“伪军师杨秀清遍贴伪示”了。那三道编成为《颁行诏书》的著名太平天国起义檄文,就是用正军师杨秀清、又正军师萧朝贵名义颁布。今天所见和可考的太平天国起义檄文、都没有一篇是用洪秀全名义颁布的,这与历次农民起义或者改朝换代的战争都以最高领袖的名义颁布檄文的作法完全不同,所以反革命分子就有洪秀全“尸位而已”的说法。
    第二,天王没有上谕。《贼情汇纂》卷七《伪文告上·伪诰谕》说:洪逆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贼伪示》说:
    贼伪示多出自东贼,北、翼间见,亦或出自西、南,洪贼则决无。在这里,应该有所说明,在太平天国前期,天王不是完全没有颁布诏旨的。当金田起义初时,军令权是由天王掌握的,在那几个月里面,就由天王出令。此点后文另有考释。另一种情况,是到天京后颁布的诏旨,如《贼情汇纂》卷七所录《地转天旋好诛妖诏》、《删改诗韵诏》、《劝人戒鸦片烟诏》、《不准称皇帝称大哥诏》,又如《金陵省难纪略》所记《吃粥试心诏》等,都是属于教训性质的,与政令无关,所以说天王“从无出令之事”,和“决无”天王出的布告。案中国封建时代,皇帝诏书叫做上谕。清代制度,皇帝凡晓谕中外的事,及军事、政治的处理,内外官员的黜陟调补等都用上谕。太平天国天王无上谕,与君主制迥不相侔,使清朝统治者和反革命分子感到奇怪。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五月,英国新任香港总督驻华公使约翰·包令(Sir John Bowring)派麦都思(W·H·Medhurst)等带领两艘军舰来天京探访,向太平天国提出三十一条问题。其中有一条也询问到天王没有上谕的事。太平天国以军师杨秀清名义答复英国人说:
    一覆提报上谕现未颁行(见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诘谕》。)。
    考太平天国制度,设有提报衙。专司递送封官的报单(据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这句话就是说提报衙没有递送上谕,是因为“现未颁行”。这是太平天国明白宣告天王没有上谕的文献。
    第三,考太平天国朝内官属于供职天朝宫殿以及左史、右史、掌朝仪、通赞、引赞等共一千六百二十一员,都是天王侍从仪卫的官,没有一员是管理行政的(据《贼情汇纂》卷三《伪官制·伪朝内官》。)。
    第四,太平天国据《周礼》设立六官丞相。《汉书》卷四十《百官公卿表》第七论《周礼》六官制度说: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
    六官各有职分,掌理全国政务。明、清两朝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就是从《周礼》六官制度而来的。但太平天国的六官丞相,却只取《周礼》的名称,作为“位居极品”(杨秀清谕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等的话,见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杨秀清萧朝贵《命林凤祥等速急统兵起行诰谕》。)的最高一级的官阶,而不是实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政务。《贼情汇纂》卷三《伪官制、伪朝内官》说:
    伪丞相二十四人,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正副又正又副四人。贼政令
    皆归伪东王,次则伪北王、翼王与议,六官丞相仅有其名,承意旨,具文书而已。
    这段话论“六官丞相仅有其名”是对的;但说“承意旨,具文书而已”,却是错的。因为六官丞相只作为官阶,根本没有职掌的。请看下页表便知。(附图)
    天官丞相应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吏部所掌事务,而上表天官正丞相秦日纲任军事,陈承□在天京助理政务,曾水源理东殿(即东王府)事,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是北伐军统帅,天官又副丞相曾钊扬理东殿事,没有一人是掌吏部事的。地官丞相应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户部所掌事务,而上表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为北伐军大将,地官又正丞相罗□芬理北殿(即北王府)事,地官副丞相黄再兴也理北殿事,李秀成领兵作战、没有一人是掌户部事的。春官丞相应掌管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而上表春官正丞相胡以□任军事,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是北伐大将,春官又副丞相蓝成春镇守庐州三河镇,没有一人是掌礼部事的。夏官丞相应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所掌事务,而上表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夏官副丞相陈仕章都是带兵作战的将领,夏官正丞相黄玉昆办理军务,何震川专删改《六经》,兼办军务,所谓军务,系指作战事务说,也与兵部所专掌有分别。秋官丞相应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刑部所掌事务,上表秋官正丞相朱锡琨是北伐大将,秋官又正丞相卢贤拔理东殿事,曾天养是西征大将,秋官副丞相黄益芸也是北伐大将,没有一人是掌刑部事的。而黄益芸授秋官副丞相,是在六合军营失火牺牲后才授的(据《贼情汇纂》卷二《黄益芸传》。),更可见六官丞相只是一种官阶,不是实职。冬官丞相应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工部所掌事务,而上表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冬官又正丞相陈玉成、冬官副丞相林启荣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专担任重大的军事任务,没有一人是掌工部事的。其中冬官又正丞相宾福寿专理木营事,是工部的事务,但宾福寿原来做木工,参加金田起义,从职同总制,升将军、指挥、恩赏丞相以至冬官又正丞相,不论何种官阶,他所担负的都是组织木工,统带木营的任务(据《贼情汇纂》卷二《宾福寿传》。),不能说他授了天官又正丞相就是掌管工部事务,正同他授将军、指挥等官阶时,不能说将军、指挥是掌管工部事务一样。所以《贼情汇纂》论太平天国“六官之建,失其所掌”(见卷三《伪官制·伪守土官乡官》。),确是实情。
    上述四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太平天国的元首天王是不掌握实权的。当时的人竟然认为“洪秀全实无其人”。清朝钦差大臣向荣在答复访查洪秀全等状貌片里说:
    臣等于抵金陵后,每见城中逃出难民,必详加访问,佥称洪秀全实无其人,闻已于湖南为官兵击毙,或云病死,现在刻一木偶,饰以衣冠,□置伪天王府(见《向荣奏稿》卷四,清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复奏洪秀全杨秀清形貌片》。)。过了一年多后,向荣在一次水战中,虏获了一部太平天国文书稿本,看见本章末后,有“旨准”二字,他又上奏咸丰论其事说:
    至洪逆之有无,向有传闻异词:或云洪逆久服冥诛,别立一贼以顶其名。或云系刻木偶为之,实无其人。今观洪逆尚有批答之语,则又似有其人,特一切事权,皆归之杨逆耳(见《向荣奏稿》卷七,清咸丰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封呈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会奏稿本片》。)。案向荣于金田起义时,任广西提督就带军队前来与太平军在桂平县大湟江口作战,其后任钦差大臣,一直跟追到了天京,建立江南大营驻扎在天京东门外孝陵卫。以这样一个敌军统帅,经过多年的见闻,到天京后,还专加访查,竟然认为洪秀全“实无其人”。到虏得本章稿本,发现“旨准”两字后,还说“似有其人”。所以,太平天国的敌人对天王的权力作出结论说:“画诺而已”(见《贼情汇纂》卷三《伪官制·伪朝内官》。),又说:“尸位而已”(见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杨秀清传》。),确是实情。
    太平天国的权力在于军师。军师的地位仅次于天王。《李秀成自述》记天王封洪仁□事说:
    因其弟洪仁□九年之间而来,见,其弟至,格外欢喜。到京未满半月,封为军师,号为干王,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
    李秀成在《覆英教士艾约瑟·杨笃信书》又说:
    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本天王之介弟,为朝纲之首领。在太平天国后期,军师的权力实际已经收归天王手了,但其空架子还保存。我们仍可以从这个空架子里窥见它原来的体制。李秀成所谓“朝纲之首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政府的首脑。因为军师是政府的首脑,自然是“要人悉归其制”的了。关于此事,洪仁□自己也说过。他《致英翻译官富礼赐书》说:
    本军师昨承厚爱相请,不忍直言相拒。……兄身任军师之重,虽英王、忠王、辅王、赞王、章王等逢有大事,即传到本府会议,从未尝亲往各府,并各府亦不敢相请。今若一往洋船,情虽无妨,礼却有碍,后将何以处列王,又将何以对朝众乎!
    他在《致英教士艾约瑟书》曾述他受封事说:
    至京数日,即蒙天恩高厚,锡封王爵,晋位军师。军师可以传令王爵前来,而军师却不肯屈尊去各王府,王爵受军师领导。洪仁□受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据《洪仁□亲笔自述》。),他受封的干王爵还是王爵,而军师地位则高于王爵,所以他有“锡封王爵,晋位军师”的话。军师地位的崇高可见。太平天国对各级申报的文书制度,在《天朝田亩制度》里曾有规定说:
    监军详总制,总制次详将军、侍卫、指挥、检点、丞相,丞相禀军师、军师启天王。“详”、“禀”、“启”都是文书制度。详,是下级向上级陈报用的公文。禀,是下对上白事的称谓,启,就是启事,谓陈述其事,是平行的文体。太平天国规定,各级向上级陈报,都用详,而到丞相向军师陈报,则用下对上白事的禀字,以示区别,至于军师向天王陈报,则用平行的启字。这一个文书制度的规定,充分表示了军师的崇高地位。从上面种种稽考,太平天国军师的地位,我们只能说仅仅是略次于天王而已。
    军师的建立,与建立天王同时。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以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考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天王《永安封五王诏》说:“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朕命称为王爷,姑从凡间歪例,据真道论,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爷也。”知在此时以前已设立军师了。又考辛开元年八月清军围困太平军于金田前新墟时,钦差大臣赛尚阿向清帝奏报,已有“伪军师杨秀清遍贴伪示”的报告(见下引文)。再考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于咸丰元年(即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四月癸未向清帝奏报说:“臣于四月初三日抵武宣军营,访询贼情,……武宣东乡会匪,立有伪王伪官名目,留发易服,众至万余,实为广西腹心之患。”(见王先谦《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八),据以上考证,可知军师是与天王同时在广西武宣东乡建国时建立的。)。其时即以军师名义颁布起义檄文。这年八月,清军围困太平军于金田前的新墟时,咸丰谕军机大臣述钦差大臣赛尚阿奏报说:
    赛尚阿奏进剿新墟现在前后两路诸营逼近贼巢一折,并单开各路堵截零匪情形及搜获逆书伪示各件。……伪军师杨秀清遍贴伪示,编造妖言,□胁愚民,实堪痛恨(见王先谦《咸丰朝东华续录》卷十,清咸丰元年八月庚午谕军机大臣。)。
    辛开元年冬和壬子二年春颁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及中国人民谕》三篇著名起义檄文,不但颁布四方,后来还汇刻成书,叫做《颁行诏书》,作为宣传革命的主要文件,就是用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名义颁布的。到癸好三年正月,大军从武昌下江南,颁布的《诰四民各安常业谕》,也是用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名义颁布的。杨秀清、萧朝贵在这些布告天下的文告中,开口就自称“本军师”,如《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说:“惟愿各各起义,大振旌旗,报不共戴天之仇,共立勤王之勋,本军师有厚望焉”。如《救一切天生天养及中国人民谕》说:“本军师决不食言,顺天有厚赏,逆天有显戮,布告天下,各宜遵行”。又如《诰四民各安常业谕》说:“本军师奉天命之用休,不忍斯民于涂炭,创义旗以剿妖胡,兴王师以灭魔鬼,乃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犹解倒悬”。这俨然以代表政府以至代表国家的身份向天下颁布文告。太平天国给进贡的人民收执的以为“异日合符之凭”的贡单,也是以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的名义代表政府发给的(见《贼情汇纂》卷八《伪文告下·伪贡单式》。)。代表太平天国致外国的照会也同样是以左辅正军师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的名义致送的,如癸好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致英国公使文翰(S·G·Bonhan)诰谕》便是(原件今未见,回译文见曹墅居《英国政府蓝皮书中之太平天国史料》。)。据上稽考,太平天国布告天下的起义文告、对人民昭示信守的凭证和外交照会都以军师名义颁给,可知太平天国的权力在于军师。再看太平天国国家权力的行使。曾国藩情报机关编辑的《贼情汇纂》,采辑太平天国情报,自金田起义(庚戌秋冬)开始,迄于乙荣五年六、七月间。根据虏获来的“汗牛充栋”、“不可胜计”的文件(见《贼情汇纂》卷七《伪文告上·伪诰谕》。),又向“官、绅、兵、勇”等方面调查,并得“有心计”的奸细“一一诠释”,再经过“苦思索解”,“层层推究”(见《贼情汇纂》卷首《凡例》。)而成此书。其中对太平天国国家权力的行使,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作出了结论。在卷一《杨秀清传》里说:
    金田倡乱,封秀清为正军师东王,……一切号令,皆自伊出。……凡有军务议定奏上,无不准者,每批“旨准”二字。……属下伪官,惟奏谢恩赏,迳达洪秀全,其余军务,悉禀奏秀清,听其裁处转奏,以取伪旨。……一切专擅,洪秀全徒存其名。秀清叵测奸。心,实欲虚尊洪秀全为首,而自揽大权,独得其实。
    在卷三《伪官制·伪朝内官》说:
    伪东王一人,……其下称九千岁。贼中刑赏生杀,伪官升迁降调,皆专决之,洪逆画诺而已。所属衔系东殿,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每部十二人,共七十二人,主分受伪官禀奏,封赏吏部,钱谷户部,以下类推,如六房所掌,以广西识字义人为之。承宣二十四人,主发号施令。
    在卷七《伪文告上·伪诰谕》说:
    洪逆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其军旅各务,皆杨、韦、石三逆密计妥协,大事则登伪朝面奏,小事即具伪本章入奏,亦有时事过方奏,或竟不奏者。其所属伪官及分扰各省之剧贼,当封赏遣发时,必颁给杨逆将凭一张,用黄洋绉写好,钤盖双印,准剧贼在外先斩后奏;若无杨逆将凭,而在外杀人者,以故杀论抵。
    在卷一《洪秀全传》说:
    秀全僻处深宫,……自知诈力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
    在同卷《韦昌辉传》又说:
    凡军务,群下具禀昌辉、石达开,谓之禀报。昌辉揣度可行,则转禀杨贼,谓之禀奏。杨贼若准,始转奏洪贼,以取伪旨,其实其事已由杨贼施行。凡紧要奏章若无杨贼伪印,洪贼不阅,故一应奏章必先送杨贼处盖印,虽昌辉自奏亦不能迳达。
    《贼情汇纂》分析了太平天国国家权力行使的情况,得出太平天国权力都归军师杨秀清,“一切号令,皆自伊出”,所有军国事务,“任其裁决”的结论。这是和事实完全符合的。根据上面稽考,清楚地看出了太平天国国家权力不在天王,而在军师。这是太平天国前期政体实施的情况。
    
    (资料来源:《历史学》1979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