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齐霁:近十年来南昌起义研究之新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北京日报》2017年06月1 newdu 参加讨论

    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南昌起义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南昌起义成败评价的新见解
    南昌起义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南昌起义失败了。客观上革命处于低潮,敌人力量强大;主观上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没有和湘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进行土地革命,而是南下广东,进行第二次北伐,加之两次分兵等原因,最后遭受失败。
    有学者撰文指出,南昌起义本身是成功的,其理由是: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全歼南昌守军,占领了南昌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竖起了一面鲜红的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第二,南昌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重要标志;第三,南昌起义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委员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因此,不能因为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而认为南昌起义是失败的。
    关于南昌起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新热点
    长期以来,学界评价南昌起义的主要观点是:肯定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开端,标志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式诞生,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而对于它与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关系?一般很少提及。这一问题已成为近十年来研究南昌起义的一个新热点。
    有学者指出: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理论上有一个搞清楚“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对此作出了深刻回答。尽管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毕竟是正确探索的起点,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把它们并称为“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不但完全正确,而且寓意深刻。
    对于如何解读南昌起义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端,可以视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伟大开篇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南昌起义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三是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分兵后,由朱德率领的起义军辗转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为开辟井冈山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关系的新视角
    过去,有关南昌起义的研究较少涉及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共产国际。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确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所起作用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起了积极作用,在起义酝酿和发起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失误和不足:首先,对共产国际给予南昌起义援助这一事实应充分肯定,特别是在起义失利后共产国际高度重视和支持,使遭到挫折的中国共产党人得以重新积蓄革命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共产国际功不可没。其次,共产国际援助态度不坚决,是导致南昌起义失利的原因之一。
    关于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的新考释
    关于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成员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彭湃、谭平山五人组成。有学者认为,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南昌起义军中党的前敌委员会自然是最高领导机关,谭平山在前委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李立三曾说:“八一革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完全在党的指导之下,实际上不过是许多C.P.分子的个人指导,最后几乎变成平山同志的个人指导。……前委的组织原照中央命令,没有平山同志,但是当时平山在政治(上)负了很大的责任,中央并未将他撤换,所以前委商量的结果,只好要平山参加前委会议。”所以说,谭平山实际上也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另一种观点认为,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四人组成,谭平山不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指出: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经九江到达南昌。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共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
    有的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在1927年7月25日的会议上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同时,有可能也指定了其成员,但暂时还未看到相关文献,不好妄下结论。不过在8月4日的一份中央给广东的文件中,可以看到中共中央已经对哪些人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作了明确的指示。这份历史档案的公开解决了人们此前在此问题上的疑问,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为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四人,成为无可争辩的定论。
    关于“八一精神”内涵的新概括
    1977年《八一精神万岁——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文集》出版发行,“八一精神”——这个与南昌起义密切相关的词汇首次运用。但此时“八一精神”仅仅是与南昌起义相关的词汇,与南昌起义相关的文章对其概念与内涵并未提及,直至1997年才有学者提出了“八一精神”的内涵和概念。此后,“八一精神”的内涵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十年来,专家学者又发表了不少论文,进一步概括了“八一精神”的内涵,主要有四种:其一,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其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为民奋斗的崇高品德。其三,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刚强毅力,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其四,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勇敢顽强,百折不挠。有学者指出,“八一精神”的内容很丰富,有其深刻的内涵: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的主要特点,勇于创新是“八一精神”的政治品质,信念坚定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内容,统一战线(团结合作)是“八一精神”的重要观点。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