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弗兰克的《帝国在华南的冲突:同盟国代理人与日本的战争(1935-1941)》一书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推进,西方学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正如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学者米德教授在其新著《中国的抗日战争:为生存而战(1937-1945)》一书中所说:“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她在1937年就开始了,比英国和法国早2年,比美国早4年……中国是整个反法西斯同盟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有些学者还从更深刻层面认识到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美国学者弗兰克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帝国在华南的冲突:同盟国代理人与日本的战争(1935-1941)》一书中,充分肯定中国抗战的国际价值,并把中国抗战置于全球战略下,肯定其“维护了亚洲的集体安全”。 创造一个同盟国在亚洲对抗轴心国的环境 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战开始最早。弗兰克认为:在中国和日本长达数年的紧张和冲突中,直到1937年夏,中国大多数抗击日本的行动都是零星的,并且收效甚微。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起初,很多国际观察家认为:日本军力强大,战争将会很快结束。日本人也这样想。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作者认为:“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淞沪会战向世界表明:尽管中国仍存在很多政治和经济问题,但中国人民有能力继续战斗和抵抗侵略,中国是东亚最强大的国家”。 在随后数年直至战争结束前,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精锐被日军摧毁,以及中国海军、空军等军事力量的不足,中国虽然仍保留着数量庞大的陆军,但是军队战斗力低下,加之装备不足,不能有效地组织积极而持续的抗战,只能在大多数战役中采取防御姿态。中国独力苦撑,困难重重。不过,这一时期直至1938年春,中国抗战得到了德国的支援。德国向中国派驻军事顾问团,为中国提供军火和援助,帮助中国划分了有效的战区。德国军事顾问还参与指挥了淞沪会战。随着德日同盟建立,德国的支援撤离。 在弗兰克看来,如果战争没有在世界其他地区爆发,中国的抗战仍会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但是随着世界秩序的瓦解,中日战争成为一场影响越来越大的地缘政治较量。苏美英等国家意识到,中国抗战的持续是限制日本侵占别处的有效途径,能保障列强在中国的集体利益,同时也能创造一个同盟国在亚洲对抗轴心国的环境。正因如此,列强对中国进行积极援助,因为让日军陷在中国战场是列强的共同目标。所以,在德国支援撤离之后,苏联很快接过了接力棒:鉴于日本在本土和满洲国囤积重兵,希望向南或向北扩张势力或占据更多地区,苏联担心日本入侵西伯利亚,对苏联东部造成威胁。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安全,苏联开始源源不断地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直至战争结束。大批苏联顾问和飞行员到达中国,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战斗力和空军力量。不仅苏联有维护其亚洲利益的想法,英美两国也是如此。为限制日本过早侵入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英美两国对中国战场提供了巨大的支援。弗兰克指出:“所有的外国军事援助,都是希望将日本继续困在中国战场”。中国的抗战,担负着牵制日军兵力、维护世界各国在亚洲的利益的重任。 西方人眼中的“代理人战争” 随着战争的推进,中国华北大部被日军占领,中日战争的战场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弗兰克指出,中国在华南的抗战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快速扩张,这与列强在华南的国际利益以及华南的国际影响密切相关。列强在华南抗战中的参与,比在其他地方要大得多。 显然,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参与和支持,是为了将日本困在中国战场,让中国军队替他们阻挡日军的侵略。因此,作者弗兰克将1941年太平洋战场开辟之前中国在南方对日本的抵抗称作“代理人战争”。代理人战争,意即中国在抗战中扮演的是同盟国代理人的角色,帮助同盟国在南方拖住日军,使其无暇北侵苏联和南下到达英属东南亚和印度。作为“代理人”的中国,得到了同盟国(尤其是苏联和英国)的大力支持。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是铁路交通线。因此,弗兰克称,“在中国的战争是一场控制交通线的战争”。1939年9月起,日军组织发起长沙会战。当时,湖南到广东的粤汉铁路是中国军队控制下的唯一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很多抵达中国的重要军事物资,通过这条铁路线运往在湖南的第九战区。这条铁路向西南延伸至广西,与滇缅公路连接”。这条铁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湖南和香港连接在一起”。 香港是长沙会战中国军第九战区接受外援的关键据点,因为它有通往长沙的铁路。在这个意义上,“香港是战争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香港和中国南方必须放在一起看,是一个重要军事区域。从另一个角度看,香港是战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它并不是英帝国的一个安静的前哨基地”。所以,作者强调,不能把战时的香港孤立地看成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应该把它和中国南方看成一个统一的战区,因为它是该战区的后勤基地。在这一过程中,香港是支持中国持续抵抗日本的关键因素。当苏联在西方面临军事挫败时,这一情况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军事援助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香港作为国际冲突在亚洲连接点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整体视野下的亚洲集体安全 因为香港的重要性,英国更深地卷入到战争中。中日战争逐步升级为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无力阻止从南方涌入中国的军事支援。因为英国从香港支援中国的政策,英日矛盾迅速激化。日本希望打破中国南方的同盟,削弱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因此,日军开展军事行动,袭击或占领了诸如广西和云南境内的中国交通线。但是因为香港仍在英国手里,英国驻港海军部队挫败了日本的行动。这也使香港英军进入了日本军方的视野。随后,香港出现了一次规模不大的冲突,战争延续到中国南方,香港成为一个危险的火药桶,成为点燃英日战争的威胁。 从1937到1941年,中国南方成为一个战事升级、促使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区域。这是因为列强发现冲突可以强有力地影响日本的政策。当时,中国可以从英属缅甸的仰光、法属越南的海防市以及英国殖民地香港得到后勤保障。美国援助的军需品从这里进口到中国,提供给美国和苏联的关键战略物资也大多从这里出口。正因如此,日本与西方的关系迅速恶化。1941年底,日本同时攻击了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基地,就此开启了太平洋战争。 随着战争的扩大,全球性的冲突达到了空前规模,最终形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从这时起,中国的抗战变成盟军宏大战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弗兰克称:“从历史上看,中国还从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作为一个国际性舞台,中国在更大的冲突中贡献力量”,“而这一次,中国将与诸强联手,并将在亚洲发挥主导作用,发挥中国抗战的全球价值”。(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