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邮票上的考古与文物——河姆渡遗址系列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张小筑 参加讨论
1996年5月12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河姆渡遗址为主题的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由任宇、董祖诒、胡学咏设计。4枚邮票分别为“稻作农业 ”“干栏建筑”“ 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票面均以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为主题,并配以相应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河姆渡遗址的面貌。
    第一枚“稻作农业”,邮票以1977年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出土的绑柄骨耜为主题,背景配以金黄色稻谷。该绑柄骨耜长18、刃宽9.8厘米,骨耜木柄外有16圈藤条捆绑,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骨耜是用动物肩肿骨制成,上端厚而窄、下端薄而宽的翻土工具。这件骨耜的发现,证明了骨耜的横穿方孔是用来穿绳缚柄的因此,横穿方孔不可能用来安脚踏横木。同时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还分布着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稻谷和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水稻的起源及其在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枚“干栏建筑”,票面以带卯木构件(左)、带榫木构件(中)和带销钉孔榫(右)三个木构遗迹为主,背景是第二次发掘的木构建筑遗迹图。遗址发掘中 ,到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根据建筑所在地段为沼泽区,地势低洼、潮湿需要把居住面抬高;建筑遗址内没有发现经过加工的坚硬的居住面;以及室内部分发现有大量的有机物堆积等证据,这些应为“干栏式”建筑遗迹。桩木打入地下,高出地面80~100厘米,其上架设大、小梁承托地板,构成架空的基础,在基础上立柱架梁盖顶,这种建筑形式称作为干栏式建筑这种既可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的运用,把中国榫卯技术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之为 7000年前的奇迹。
    
    
    
    
    
    
    
    
    第三枚“划桨行舟”,票面以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桨为主题,背景配以蜿蜒的姚河,票面左侧木桨桨叶长27.8、厚2、柄宽3.5、残长62厘米,由整段木料加工而成,现藏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遗址共出土木桨8支,有桨一定有船,推测河姆渡人已划着独木舟在湖泊之中捕鱼采菱,也可能用于氏族间交流时的交通工具。
    
    
    
    
    第四枚“崇鸟敬日”,票面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为主题,背景配以河姆渡遗址发掘探方图。该牙雕长16.6、残宽6.3、厚1.2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属于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器身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正面阴刻重圈纹、外沿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太阳两侧刻对称鸟纹,两鸟昂首相对而望。此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以及先民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更为研究古人对鸟和太阳的崇拜提供了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P6-7。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01期P46。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精品展览 http://www.hemudusite.com/CN/pro-32.aspx
    浙江省博物馆藏品详细  http://www.zhejiangmuseum.com/collect.do?status=detail&cid=1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