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烈日下,他们在土堆里“抽丝剥茧”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扬子晚报 张可 蒲思宇等 参加讨论

    7日上午,扬子晚报公益送水行的记者来到新街口青石街考古项目现场,为这里正挥汗如雨的考古队员们送上爱心市民和公益人士共同筹集的2000瓶矿泉水。
    轻轻的车辙印,可能是宋代的一条“马路”
    “听说青石街地块发现考古遗址,我们非常惊喜也充满了期待。今天是立秋节气,我们希望在这样的节气里气温能够下降,给大家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昨天上午9点半,简单的交接仪式,记者带来了爱心市民和公益人士的祝福,将一瓶瓶矿泉水亲手送到了在高温中坚持工作的考古队员手中。
    现场位于新街口青石街,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队员们已经在这里发掘了一个月。细致地抽丝剥茧,一块块探方内,从民国到六朝时期的地层已经逐一显现。“你看这一片土的颜色和周围不一样,上面还有一条条平行的印痕,我们推测可能是车辙印,根据其所在的地层,初步判断,可能是宋代的马路。”项目考古领队陈大海说。
    考验耐力和胆量,时常会遇上“惊魂时刻”
    在陈大海等考古队员的带领下,现场参与发掘的工人有上百名。和别的工地热火朝天的场面不同,考古工地相对比较安静,每个人都拿着铁锹、手铲,在各自的探方里,一点点清理。为了尽可能减少阳光对工人们的直射,专门在探方上竖起了防晒网。
    “全是人工挖,机械挖一天就能完成,我们要挖两个月,一点一点地挖,如果机械挖根本就找不到什么宋代路面了。”陈大海告诉记者,考古工作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有耐力,遇到重要的遗迹要一点点清理,遇到高温更是一种“煎熬”。“不能使劲挖,有的地方还要用洋镐刨。”工人们用铁锹小心翼翼地将土一铲一铲倒进推土车里,负责推土车的人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将土一车一车地倒进其它地方。只是早上,工人们的额头已经顶着一颗一颗豆大的汗珠,有的工人们头上或者脖子上挂着毛巾,汗水依旧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在考古工地上,工作时间是早上5点半到10点,下午2点到晚上6点。
    考古不仅考验耐力,还会考验胆量。在青石街项目发掘中,考古人员还挖出了一枚抗战时期的手榴弹。“当时全体人员还撤离,防爆大队赶到现场处理。”
    除了过年和雨雪,南京考古人没有休息日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祁海宁告诉记者,考古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业,但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配合建设实施的发掘工作络绎不绝,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2015年南京全市的勘探工作量达到600万平方米,去年则达到了738万平方米,2017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1700万平方米的勘探量。此外,去年我们完成了246项考古任务项,创下了全省记录。到今年8月份,我们也接到了145项考古任务,预计今年将会完成近300项考古任务!”
    祁海宁说,这些年,除了过年和极端天气外,南京的考古工作者没有休息日。“今年则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放考古市场,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8家有资质的考古单位共同参与工作,这才造就了非凡的成绩。”(记者张可 实习生蒲思宇 殷若冰)
    (原文刊于:《扬子晚报》2017年8月8日第A0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