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古代龙窑排烟系统浅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沈岳明 参加讨论

    龙窑是一种建筑在山地斜面的地上窑炉,因其形同一条匍匐的长龙,故名龙窑。中国南方地区多雨而潮湿的气候,要求陶瓷窑炉的建造必须选择干燥和易于四面散水的地形,所以窑炉往往在山坡、低岗、丘陵地带选址建造,而这也是龙窑出现的重要原因。浙江地区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青瓷产区。就目前考古资料,从德清瓢山夏代原始瓷的烧造到上虞东汉成熟瓷器的烧造成功,再到明末清初龙泉窑青瓷的最后衰微,历代青瓷遗存连绵不绝,延续时间将近四千年。在此期间,龙窑也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本文拟以浙江发掘揭露的龙窑为主,并参考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发现的龙窑遗迹,对古代龙窑的排烟系统进行分析。
             
    关于古代龙窑排烟系统这一问题,笔者曾在《龙窑生产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有涉及。现结合新材料,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在古代龙窑的考古发掘过程中,窑头和窑尾一般很难有较好的保存,尤其是窑尾的排烟室部分。其中原因,一方面窑尾部分地势较高,又受到雨水冲刷、覆盖土层较薄以及农业耕作的影响;另一方面,窑尾一般火力较小,温度不高,以致烧结程度不强。此外,再加上年代久远,反映到龙窑发掘现场,窑尾部分特别是排烟室,一般仅剩一些痕迹。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窑尾排烟室部分没有烟囱的迹象。
    以浙江发掘出土的龙窑遗迹来看,至迟到东汉晚期以火膛、窑床和排烟室三大部分组成结构的龙窑已经基本定型,如龙游县白羊垅汉代窑址和新近发掘的上虞禁山汉代窑址。两座窑炉结构一致,尤其后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东汉晚期龙窑。从发掘情况来看,两座窑炉尾部均未有烟囱遗迹。其中前者窑尾残留排烟坑和烟道4 个,其中1 个宽25、深35、残高25 厘米;后者窑尾为长方形排烟室,高于窑床25 厘米,后底部有6 个排烟孔。另外从相对年代较近的龙泉窑发掘情况看,如云和横山周元代窑址、龙泉山头窑和大白岸宋元窑址、源口元代窑址、大窑枫洞岩元明窑址等,其窑尾排烟室部分,保存相对较好,但从其保留迹象的复原图,也看不出有烟囱的迹象。当然,排烟室确实起到了烟囱的作用,但与现代大家所理解的烟囱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一定要把排烟室等同于烟囱,那就有所牵强。因为排烟室除了排烟还有控制排烟的作用,而且其高度也都与窑尾基本持平或者略低于窑尾,并没有耸立于窑尾的景象。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窑尾保存较好,其后壁挡火墙尚保留有160 厘米高,烟道基本完整,排烟室的后壁离挡火墙仅20 厘米左右,且从后往前弧(图一),从尾部保存的窑壁弧向趋势,其建有烟囱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丽水碧湖一清代晚期缸窑(图二),一直延烧到20 世纪80 年代,其窑尾尚保存,也没有建烟囱,其排烟室结构与我们发掘的古代龙窑完全一致(图三)。尽管近现代继续延烧的龙窑已经大多有高低不同的烟囱,但从碧湖龙窑看,没有烟囱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龙窑本身具有的优越性。它利用了自然高差所产生的抽力,起到了烟囱的效果。此外,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笔者曾于文成县发现一座龙窑,该窑于20 世纪70 年代还在延烧,产品主要是缸坛类,但其烧造温度也都达到1200 摄氏度左右,其窑尾也没有设置烟囱,据了解烧窑师傅也来自丽水碧湖。
    
        因而,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已发掘出土的中国古代龙窑,还是延烧到现代的龙窑,均存在未设烟囱也能烧制成功瓷器的先例。这说明古代制瓷工匠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龙窑的烧成技术,对龙窑的性能了如指掌。从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揭露出来的龙窑遗迹来看,该窑炉于尾部烧造大器,用增加投柴量的方式来提高窑炉温度。我们在残留的窑壁上发现有密集的投柴孔,较之前常见的投柴孔略密,两孔之间距离仅80 厘米,较一般的1 米左右要小很多,从中可见其龙窑烧成技术的高度成熟。
    
    其实现代龙泉地区还在烧的龙窑与古代龙窑有一定的区别。以木岱口曾家窑场为例,其龙窑结构与发掘的古代龙窑基本一致,但在细部上,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排烟室部分。我们发掘的古代龙窑,仅窑室后壁的下部有烟道(图四),而曾家窑炉窑室后壁除了下部有烟道外,在后壁的中上部还有几排烟孔(图五),用于排烟和控制火势,经过不断的调
    试,达到最佳状态,就基本固定了。而在古代龙窑和丽水碧湖的龙窑中,由于没有后壁的多个烟孔,就需要在烧成时,不断地在尾部调整火势,所以不能有高的烟囱,而在排烟室的上方需要一个操作面(图六)。一个是调试好以后,不用再多调整;一个是烧时不断地调整火势,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以现代龙窑多数有烟囱来判定古代龙窑一定有烟囱,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陈万里先生于1928 年访问龙泉时,也清楚地记叙了当时龙泉地区龙窑的窑炉结构情况,“由明窑下来,顺次参观黄森发、黄德记、吴林记、郑德记四窑。他们四家的建筑,大体相同。稍稍差别的地方,就是有的在窑后最高部分,是有烟囱的,有的出火在下面,仅仅开了三四个孔穴,至于火门大概有二十个。”这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民国时期龙泉的龙窑,除了有烟囱的,还有没有设置烟囱的,也能烧成。日本濑户江户时代龙窑的结构与我国古代龙窑基本一致。其尾部排烟处理也是由与窑顶基本持平的排烟室来控制(图七)。而明治时期一直延烧到1952 年的智惠治龙窑,其尾部也没有烟囱,而仅仅有排烟孔而已(图八)。越南地区延烧至今的龙窑,其尾部也未设有烟囱(图九)。在实物资料以外,图像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例证。日本《张州杂志》描述的19 世纪濑户风景图中,窑炉尾部没有烟囱(图十);韩国19 世纪著名风俗画家金俊根的窑场情景中,窑炉也没有烟囱(图十一)。
    至于被大家引用,认为是有烟囱结构并以此来证明古代龙窑有烟囱传统的福建浦城商代龙窑,从图片和文字描述的情况看,其龙窑是洞穴式龙窑,即龙窑窑身是掏洞而成,这在福建地区是有传统的,由于窑炉处于地下,烧成时其尾部必须要有一个出烟口,而其出烟口是从地底掏孔伸出地面的,所以其实这不是烟囱,而是烟洞或烟孔而已。就是说,发掘者展示给大家的浦城商代龙窑,其烟囱实为烟孔,是发掘者在发掘时把本该保留的窑炉上部、特别是烟孔周围的土挖去了,以致留下了有烟囱的错觉。(作者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5年12月4日5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