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登堂入室的脱鞋之礼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3N3N的博客 王仁湘 参加讨论
饮食和衣着,如赴宴怎样执筷,上朝怎样冠带,在古代都有规范礼仪,这是文明的范式。这里要说的脱鞋之后再登堂入室,也是古礼,而且是极严格的古礼,君臣士人,都不得造次。
    读“三礼”可知,周人登堂入室有脱鞋之礼,尤其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规定。《仪礼۰士相见礼》说“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祭,而俟君卒爵。然后受虚爵,退,坐取屦,隐辟而后屦。”是说陪君王饮酒,待君王干杯(卒爵)后,你下席时要跪下取你的屦,还要寻一隐僻之处穿上它。在登堂侍饮之先,要脱屦于堂下,退席就要跪取双屦,再悄悄穿上。那会儿将一般的麻鞋称之为屦,与履同义,麻屦丝履,称作鞋子是很晚近的事。
    这个穿鞋的方法也有些讲究,在《礼记۰玉藻》中是这样说的:“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找到隐蔽之处,你得左膝跪着穿右屦,右膝跪着穿左屦,可不敢半立弯腰或是站立着纳屦。《礼记۰曲礼上》也有类似的说法,“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穿鞋也要跪着,还要隐匿着穿。
    不穿鞋古人谓之“跣”,赤脚之谓也。《说文》曰:“跣,足亲地也。”段玉裁注曰“古者坐必脱屦,燕坐必褫袜,皆谓之跣。”两足直接落地,坐时一般是要脱鞋,如果是宴饮,连袜子也得脱掉。坐时不脱鞋袜是犯忌的,许多人都因此“青史留名”,可见真的是不能含糊。
    读《左传》宣公十四年记述说,楚穆王与陈、郑、蔡三国合攻宋国,宋昭公投降,楚穆王指使宋昭公做这做那,积怨很深。楚穆王死后庄王即位,派大夫申舟向宋国借道去齐国,结果宋人却杀了申舟,“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室里。”楚庄王听到报告气得浑身发抖,大袖子一甩就奔出门去,要集结军队攻打宋国。结果不及穿鞋,宫人提着鞋追着给他穿上了。一国之君,在室内也是赤足不穿鞋的,那会儿是规矩也是习惯。
    古时脱鞋规矩之严肃,还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春秋时的晋平公召见师旷,师旷上堂没脱屦,平公非常生气地指责道:“人臣为何不脱屦就上堂?”说着就要问罪。《吕氏春秋۰至忠》还记载了一个很悲壮的故事,说战国时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用激怒的方法疗治,他先是故意三次不在约好的诊期到场,齐王甚感恼怒。后来文挚突然出现,鞋也不脱,就直接上了齐王的病床,踩着齐王的衣服,又用更重的言辞激怒齐王,齐王气得大吼一声,坐起来病就好了。病是好了,那可是气好的,穿鞋登堂,这气也太大了,气得闵王用鼎生烹了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不脱鞋见君,真的可以算是死罪一条。
    脱了鞋不脱袜,也是死罪。据《左传۰哀公二十五年》记述说,这一年(公元前481年)身为父亲的蒯聩,变着法子夺得儿子卫出公的君位,一帮大夫跟着卫出公出奔齐国。一次在齐国卫出公与大夫们饮酒作乐,大夫褚师声子穿着袜子登席,卫出公大怒,褚师声子解释说:“臣有脚疾,异于常人。若是脱袜让君王见之,也是大不敬,故此不敢脱袜。”卫出公听了更是生气,褚师声子只好起身退出,卫出公一把抓住褚师声子的手说:“我要斩断你的脚!”听到要砍脚,褚师声子与司寇亥乘都说:“今日君王先乐,尔后再砍再死可以吧?”卫出公忿忿地削了褚师声子的南氏邑,撤掉亥乘的司寇之职,还让人把他们的车都推到池子里毁坏了。瞧这一番闹腾,不脱袜子也写成了一段历史。
    在《庄子۰寓言》中提及杨朱见老子,描述为“脱屦户外,膝行而前”,《列子۰黄帝》中也有相同的文字,表现出极尊重的样子。《庄子۰列御寇》中说到列御寇得人心时,是“户外之屦满矣”,门口满是鞋子,说明宾客之众。
    东周时期的出土文物,见到一些跣足人形造像,是脱鞋之礼存在的实证。如洛阳金村出土银武士俑,就是跣足直立的姿势。有的跪姿擎灯铜人,也作跣足状。
    
    其实再往前追溯,商代时也有类同的发现,殷墟妇好墓中出土跪坐玉人,也是光着双脚,脚趾刻画很清晰。这说明周代的脱鞋之礼,应当是承自商代,或者说商与先周都有这样的礼俗。
    
    
    另外,三星堆出土青铜大立人像,堂堂皇皇一位蜀王或大巫师,华冠衮服,却光着双脚,特定的脱鞋跣足之礼,不因身份高贵而改变。
    
    秦汉之时,前代脱鞋入室的传统得到承袭。据刘向《新序》说:秦王以酒飨群臣,君臣要脱鞋上殿,年幼的二世胡亥下阶“视群臣陈履状善者,因行残败而去”。他察看群臣脱下的鞋子,发现那些好看的都要踩上几脚,踩得不成样子才住脚。这二世应当还不仅仅是淘气而已,是德行使然。
    汉代时的例子,读《史记·滑稽列传》可以见到,所谓“日暮酒阑,合樽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可以男女同席,也可以杯盘狼藉,但鞋子还是要先脱掉的。
    因为脱了鞋,赶上急速之事也容易手忙脚乱。《后汉书·王符传》:“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屣履,就是来不及时拖着鞋子走路,趿拉着鞋古时也称之为“蹑履”。蹑履迎客,也是热情的表示。又有《乐府诗集۰焦仲卿妻》说:“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来不及穿好鞋,表达的是一种急切的心情。
    汉代发现的跣足实证更多,一些雕塑和石刻画像都能找到相关影像。如著名的满城汉墓长信宫灯,我们不大注意跪坐擎灯宫女的背影,从后面看去,可以发现她赤着双足,应当是连袜子也没有穿。
    
    
        还有另外的一些擎灯俑,也有是光着双脚的。
    又有成都出土的那些汉代说唱俑,全都光脚在那儿乐,也是极生动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在河南南阳发现过几幅汉画,画面上跪坐演奏的乐师们应当也是光着双脚,因为在他们的侧后边,摆着一双鞋子。这样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入室脱鞋的礼俗,也纠正了有些研究者仅由文献出发认为汉代已经改变了脱鞋上堂规矩的说法。
    
    
    三国至魏晋,入室时这鞋还得脱,脱了因着急也会来不及穿上。《三国志۰魏书۰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和许攸是故旧,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操时,欢喜得曹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已。”欢喜地奔出门去迎接,鞋子也是顾不得穿上了。正是由于采纳了许攸的计谋,曹操才火烧了乌巢,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没穿鞋子光着脚的热情,一定是深深打动了老友。这个曹孟德也是放得下架子,或者是很会表演,光着脚出门纳贤的事不只这一件。《邴原别传》说曹操正盼着邴原,“言讫未久,而原先至。门下通谒,太祖大惊喜,揽履而起,远出迎原”。这次他可是光脚提着鞋子迎客,确实是很能打动人的。
    因为有脱鞋之礼,历史上还留下一些特别的故事。如《晋书۰王献之传》说,王献之“尝与徽之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突然发生火灾,慌忙中的徽之不及穿上鞋奔出,兄弟们在室内都是先脱了鞋子的。
    脱鞋是礼,也会有特别的待遇可以不脱鞋,算是一种礼遇。如《南齐书۰蔡约传》说蔡约在齐明帝时“为录尚书辅政,百僚脱履到席,约蹑屐不改。”蔡约入席不脱鞋,而且还爱穿那种很不正式的屐,齐明帝没有怪罪他,反而说“蔡氏故是礼度之门,故自可悦”。两汉至三国,萧何、霍光、董卓、曹操、诸葛亮等,都曾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礼遇,是他们因功权所获得的礼遇。
    到了盛唐时代,入室脱鞋之礼已悄悄变改。之所以有了改变,是因为高桌大椅出现了,不再席地而坐了,鞋袜自然就可以不脱了。李肇《唐国史补》说,“韦陟有疾,房太尉使子弟问之。延入卧内,行步悉藉茵毯。房氏子弟袜而后登,侍婢皆笑。举朝以韦氏贵盛、房氏清俭俱为美谈。” 房氏子弟脱鞋入室,让奴婢们嘲笑起来,说明那会儿脱鞋已经不时兴了,遇到守旧礼法的人反倒觉得不正常了。
    脱鞋的古礼到宋代也还间有遗留,如《宋史۰陆九渊传》说“陆九渊还乡,学者辐辏,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仗观听。”元明时代也还有类似故事,如《元史۰韩性传》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至无所容”,《明史۰陈继儒传》说“性喜奖掖士类,屦常满户外。”鞋子还是脱在门外,仍照古礼行事,只是并不那么时兴了。
    我们知道,唐代以后脱鞋之礼虽然大改,但一些边远民族至今仍然还奉行着此俗,这是古风的留存。还有邻近国家如东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却依然古风不变,固守着入室前脱鞋的规矩,而这恰是当初遣唐使们学得的未及变改的传统礼俗。
    责编:韩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