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上海的成陆过程与青龙镇的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文汇报 王建文 参加讨论
上海北枕长江,南邻杭州湾,处于南北水路交通的要冲。长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河口三角洲沉积,使上海的陆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扩展。全新世开始的距今7000年前后,长江口后退至今镇江、扬州一带,形成一个向东开放的喇叭形河口湾。上海绝大部分地区被内浸海水淹覆,仅余西部的局部地区沦为滨海湖沼低地。在上海地区的吴淞江以北,自西向东有浅冈、沙冈、外冈、青冈和东冈五条贝壳沙带;苏州河以南则有沙冈、紫冈、竹冈和横径冈四条自西向东分布。对贝壳沙带沉积特征所作的分析,确认这些沙带属于滨岸沙带,因而各条沙带延伸的位置,代表不同时期的海岸线所在。上海陆地逐渐向东推移,人口逐渐增多,为青龙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具体原因则有如下几点。
    首先,唐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民生凋敝,南方发展速度加快。唐宋时期,吴淞江是太湖的主要泄水通道,下游近海处一段称“沪渎”,而青龙镇则是据沪渎之口,既可沿长江、吴淞江沟通内陆,也可沿海岸线通航南北,航运条件得天独厚。唐天宝十年(751)置华亭县,青龙镇有顾会浦可与华亭县交通,成为华亭县对外贸易的重镇。
        其次,两宋以来,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青龙镇正是顺应了海上贸易的时代潮流而兴起。元丰五年(1082)陈林《隆平寺经藏记》云:“青龙镇瞰松江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风樯浪舶,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
        最后,吴淞江的数次裁弯取直,通航条件改善,对贸易的繁荣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据张修桂先生研究,北宋宝元元年(1038)盘龙湾的裁弯是吴松江见于记载的最早一次裁弯,裁弯以后,“道直流速,其患遂弭”。以后嘉祐年间(1056—1063)对吴松江的白鹤汇再作一次裁弯,形成青龙江以北一段松江的排洪新道,民得其利。经过数次裁弯疏浚,青龙镇的海上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促成景祐中青龙镇职能向商业贸易转化,改由文臣理镇事。于是青龙镇繁荣的商贸渐趋高峰。(作者为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 原文刊于:《文汇报》2017年1月13日第13版)
    责编:韩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