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铸造锤击成型。通高6、口径6.9、足外径3.6、内径3.1厘米。重230克。胎体厚重,上端外卷0.25厘米而成口沿,素面无纹。侈口、器壁内弧、带圈足,下部由横向内折棱处内收,平面呈圆形。圈足焊接,杯体内部尚见渣滓,当为使用残迹。器底亦存有绿锈。把呈环形,呈叶芽状,把不与器体相连,焊接在“柿蒂形”垫片中心轴上。在器腹表面上,由上下两端相对的4对8个如意云朵纹分割成4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里面装饰一个团花,共4个。团花的中心部分原来镶嵌珍珠、松石等,出土时已脱落。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内壁 这种把黄金锤成均匀的细丝,编成一定的花纹图案,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称为“掐丝焊接”;将金液滴在冷水中炸开,形成细小的宝珠,再将金珠焊接在器物上,称炸珠焊接;然后将宝石、琉璃等物嵌入,这种工艺在唐代称为“金筐宝钿”,后世将用此法制成的器物叫珐琅器,被认为是景泰蓝的前身。掐丝工艺的出现不晚于汉代,也是在西方金银工艺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件金杯整体造型具有玲珑剔透之美,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技艺。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纹饰细部 参考文献: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韩建武:《陕西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收藏家》,2002年7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