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文殊山石窟,位于酒泉城西南肃南县境内,现存文殊山石窟分为前山区和后山区。前山区残存早期洞窟10余座,其中中心柱窟4座,后山区残存洞窟100余座,早期洞窟形制包括塔庙窟、禅窟、佛殿窟,可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洞窟塔庙窟平面呈方形,塔柱上下收分,塔柱上栏围绕塔柱一周绘圆券形天宫和凹凸形凭台,天宫内露出半身菩萨。下栏仅正面开一圆拱形龛,其余三面绘制壁画。甬道顶部绘斗四平棊,多为忍冬纹,出现对鸟纹和二飞天。四壁壁画分栏布局,上栏绘圆券形天宫和凹凸形凭台,天宫内露出半身菩萨,中栏或绘千佛,中现说法图,下栏脱落不清。佛殿窟平面方形,四壁角圆弧,近乎平顶,正壁开一龛。窟室右壁残存底层壁画,绘一铺说法图。禅窟纵长方形,纵券顶,左右壁各开四个小禅室,正壁开两个小禅室,无壁画。 后期洞窟皆为方形平面、拱形门道、券形甬道顶的中心柱窟,塔柱上下收分。塔柱分为两层或只有一层,分两层者上层绘天宫和凹凸形凭台,天宫内露出半身菩萨,下层每面开一龛。前山千佛洞壁面分栏布局,上栏绘千佛,中栏绘十方诸佛,每壁八立佛和二坐佛。右壁中间绘一佛二菩萨说法图。下栏绘供养人行列、忍冬纹和三角垂帐纹。 酒泉文殊山早期石窟的年代约为太和稍后的北魏时期(490—538年)。 参考文献: 暨远志:《酒泉地区早期石窟分期试论》,《敦煌研究》1996年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