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青龙镇的历史及考古发现的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上海博物馆微信 上海博物馆 参加讨论

    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设立的市镇。正德《松江府志》曾记载云:“青龙镇在青龙江上,天宝五年置。”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这一时间比上海地区最早的县治华亭县建立(天宝十年)还要早5年。虽然,这一说法尚有待商榷,但是至少到了北宋,青龙镇已经成为上海地区重要的市镇,北宋地理书籍《元丰九域志》、《吴郡图经续记》都已经有“青龙镇”记载。根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青龙镇的商税额为15879贯403文,在两浙路各镇中居首,是华亭县的1.5倍、昆山县的2.13倍,即使是在全国的州府一级也属于中上等。到了南宋初年,青龙镇进一步繁荣,市镇规模十分可观,镇上有三十六坊,有镇学,有酒坊,茶、盐、酒等务在镇上均设有税场。人口杂处,百货交集,所谓“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市容繁华,时人誉为“富商巨贾、豪宗又姓之所会也,人称小杭州。”
    
    青龙镇遗址位置图
    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
    唐宋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逐渐形成新的海上贸易格局。青龙镇则因占据了“控江而淮浙辐辏, 连海而闽楚交通”的地理优势,成为海上贸易商贩的聚集之地。《吴郡图经续记》卷中云:“今观松江正流下吴江县,过甫里,经华亭,入青龙镇,海商之所凑集也。”《绍熙云间志》也有“青龙镇去县五十四里,居松江之阴,海商辐凑之所”的记载。
    
    熙宁十年(1077年)各海港商税额(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统计)
    为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在青龙镇所属的秀州华亭县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务,为设置在杭州的两浙市舶司属下的分支机构。市舶务主要职责有二:一是对外商舶船货物抽实物税;二是由政府对外商舶船货物中禁榷之物全部收购,再由政府将其中部分商品卖给商人。由于青龙镇 “往来通快,物货兴盛”,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两浙市舶刘无极建议将华亭县市舶务移青龙镇。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青龙镇单独设立市舶务,隶属于两浙市舶司,并立的还有临安府、明州、温州、秀州华亭四务。
    青龙镇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镇。
    青龙镇人杰地灵,曾吸引一大批文人墨客汇集于此。北宋书画家米芾曾经担任过青龙镇的监镇。北宋诗人梅尧臣多次到青龙镇游历,著有《青龙杂志》。当时到过青龙镇的诗人、名人还有苏轼、秦观、张先、赵孟頫等,他们留下许多诗文佳作。
    
    青龙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龙镇已经被湮没于农田之中,只有依然矗立的青龙塔依稀可以追忆往昔的繁荣。为了深入了解青龙镇过去的辉煌,2010年开始,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将青龙镇作为上海考古重点发掘的遗址,对之进行了长期有计划性地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
    经过大规模考古勘探,考古学者初步摸清了青龙镇遗址的范围与重点埋藏区域。勘探结果显示,青龙镇遗址主要沿着通波塘两岸分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最宽处1公里,窄处仅有四百米,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距河道越近,文化层堆积越丰富,体现了江南水乡市镇布局的特征。
    
    青龙镇遗址发掘现场
    2010年以来,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组织对青龙镇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
    青龙镇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产品为主。根据文献记载,青龙镇因为地处南北海路交通的要冲,又有吴淞江、长江沟通内陆,地理位置优越。产品运到青龙镇后,大部分都转口外运,主要销往高丽与日本,所谓“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近年考古发现的瓷器与上述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之一。
    
    部分出土瓷片
    历年的发掘还发现了房基、水井、炉灶、铸造作坊、灰坑、河埠头、墓葬等大量遗迹,为复原青龙镇市镇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2015~2016年发掘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解决了青龙镇北部一个关键性的地标。
    
    房基遗存
    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它平面呈八边形,散水、角柱、副阶铺装莲花柱础、倚柱、壸门等塔基的关键部分保存较好。隆平寺的地基采用夯打方法逐层筑成,塔心室下埋有砖砌的地宫,地宫宫室内壁为石板砌筑,内供奉有四重套函装藏的佛祖涅槃像,在木函内还装藏有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铜瓶、水晶佛珠、舍利等一批供奉品。这一发现印证了文献 “中藏舍利”的记载,该塔的舍利瘗埋方式,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隆平寺塔的建造除了弘扬佛法外,还有“若建是塔,……远近知路,贾客如归”的作用,所以它兼具了引导过往商船进入青龙镇港口的导航功能。
    
    隆平寺塔基航拍图
    
    隆平寺塔地宫出土释迦牟尼涅槃像
    
    隆平寺塔地宫出土银舍利瓶及舍利 
    “青龙镇遗址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发现,它是实证千年上海城镇发展的珍贵资料。考古出土的大量贸易瓷和隆平寺塔遗存进一步佐证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吻合,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新的材料。上海作为一座以港兴市的现代化都市,青龙镇遗址的考古发现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为上海城市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历史的起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