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共有34座洞窟,分属于三种宗教。自南端起,第1至第12窟是佛教洞窟,第13至29窟窟属印度教,第30至第34窟属于耆那教。佛教洞窟建造于公元7世纪下半叶和8世纪。 第10窟是塔堂窟,其余皆为僧房窟。第10窟位于佛教窟段的中心,前庭中心是宽敞的露天方院,正面和两侧面有上下两层回廊。下层回廊有3个门道分别通向正厅及其两旁的侧道。正面上层回廊空间高大,其正壁正中有门道通入中厅,门道上方有小明窗,明窗口外两侧及上方浮雕窗框与窗楣和天人。前庭两侧廊的两侧开凿僧房。正厅及周围廊道的平面仍为马蹄形。正厅后部的塔台高度大大升高,上方的覆钵丘已完全变形,成为上下扁圆低矮的大半球。上方的平头已变成四出方形。塔台台身两侧及后面有倚坐佛浮雕像。台身前面伸出大像龛,龛外沿为山中洞龛形。龛内为一尊佛倚坐大像,手印为转法轮印,螺髻,薄衣贴体,衣纹甚少。头光外沿为竖长的卵圆形。佛座为狮子座,背屏有浮雕的狮与象。佛两侧各有一尊立菩萨像。龛楣浮雕供养飞天与散花飞天。 僧房窟各有特点。第3窟在中厅周围建居室;第2窟中厅左右侧壁各有一组三尊式大佛像;第11、12窟有三层,每层的正壁都有佛堂,佛堂内有很多密教像。多数僧房窟在中厅正壁开佛堂。第5窟中厅两侧壁中部向外扩大,以用作讲堂。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主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4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