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印度地区的重要石窟,开凿于公元2世纪上半叶。共有10多个石窟,只有一个塔堂窟,规模巨大。 窟前一侧立一根十六角柱,柱头雕刻四头背合的狮子,狮背上驮一个法轮。柱后是本窟的横向前廊,前廊口有一排素面八角柱。前廊两端满刻浮雕,分为上下五列。下列是3只大象,向上四列都是安拱门和露台的屋宇。前廊正壁正中是巨大的明窗,明窗有宽大的拱形框,框上方最高处有尖平顶,一直延伸到前廊顶沿。明窗下方是左右贯通的浮雕栏楯,将正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雕刻四层楼阁。前廊正壁下部有3个门道,分别通向正厅和两侧廊,正壁门道两侧各有一对高浮雕的施主夫妇像,施主着衣甚少。图下方正中是正壁正门,门两侧的浮雕施主夫妇像。正壁下半部除施主像外,还有写意的浮雕栏楯。 该窟正厅空间高大,侧柱为八角素面,有壶形柱础。柱头上下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钟形莲花,中部为四重方形托板,上部是一群男女骑乘的4只背合的大象,侧柱结构头重脚轻。再向上即为平梁,平梁上起拱券,券腹有许多仿木木椽。后殿的覆钵塔有两重台基,覆钵丘上有平头,再向上保存有早期伞盖。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主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1994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