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素以馆藏丰富厚重著称,精品文物不胜枚举。该院院徽的标志是一只凤鸟回眸的造型,其原型就取自一件西周时期晋侯鸟尊,据说是从馆藏约40万件珍贵文物中选出的,堪称镇院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器物的整体造型是一只伫立回眸的凤鸟,凤鸟的尾部下弯成一象首,象鼻与凤鸟双腿形成三点支撑,构思奇特,令人拍案叫绝。凤鸟鸟首微昂,凤眼圆睁,凤冠直立,身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背部的器盖上的盖钮,雕刻为一只小鸟,与其相望,乖巧可爱。器物上根据不同部位装饰有丰富精美的纹饰,包括羽片纹、云纹、雷纹、羽翎纹等。 晋侯鸟尊是2000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的。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曲沃—天马的晋侯墓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九代晋侯及夫人墓多组,晋侯墓地考古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据介绍,当时科学考古发现114号墓已被盗掘,这件幸存的鸟尊出土时受损严重,特别是鸟尊尾部残缺,经过专家修复才得以风采重现。 鸟尊的器盖和腹底处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据研究发现,114号墓是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墓。燮父的父亲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同母弟弟。史籍记载,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成王将桐叶削成圭状递给叔虞,戏言要把古唐地封给叔虞,史官告诉成王“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便将古唐地分封给了叔虞,史称“桐叶封弟”。叔虞的儿子燮父即位后,将国号唐改名为晋,称晋侯。晋侯鸟尊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 周人崇敬喜爱凤鸟,有“凤鸣岐山”的典故。燮父为周王室后裔,崇拜凤鸟,因此鸟尊是晋侯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后来,晋国励精图治,崛起为中原大国,晋侯鸟尊见证了第一代晋侯开国之初的功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9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