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盆折沿,收腹,圜底,采用泥质红陶制作,通体施赭红色陶衣,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半坡遗址中发现较多,出土时覆盖在瓮棺上,作为葬具的顶盖来使用。此盆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鱼的形象,充分反映出当时渔猎生活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人面绘制较为复杂,冥思的神态与游鱼密切的关系,显示出与原始社会的巫术有关,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马自树:《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