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乾安花敖泡考古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杨亚鹏 参加讨论
乾安,是座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小城。在城的西南部,有一处湖泊,被称之为花敖泡。在远古时候,它的湖面比现在大得多。如今,在它的西北部才有湖水。在古湖底干涸的地方,由于盐碱较多,早已成为草原景观。比起查干湖和大布苏湖,它确实默默无闻。只是近几年,花敖泡古湖底东南部的辽金春捺钵遗址(即后鸣字区遗址)的发现,才让人有耳闻。
    
    2015 年夏,我有幸参加了乾安春捺钵后鸣字区遗址的考古发掘,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当时考古的对象是突出于草原上的土包,亦称土台。当年辽金春捺钵时在这筑台生活,日积月累,加之大自然的风沙作用,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小不一的土台,据调查有九百多个。放眼望去,我便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土台大者三四米高,小者仅有几十厘米。九百多个土台在你周围,身在其中,便会不知方向。每每极目远望,像是穿越了时空。土台不再是土台,好似大大小小的帐篷遍地。大的为皇帝贵族所居,小的乃士兵百姓所住。他们从正月出发,远道而来。我曾经写过的几句拙诗来描绘此种景象:
    曾记否,千年之前辽金春捺钵?
    浩浩大军正月行,六十日至长春河。
    勇士凿眼钩冰鱼,东青斜下射天鹅。
    头鱼头鹅荐祖庙,呼声遍野朝天喝。
    歌舞声、打铁声、铁骑声、锣鼓声,连绵不绝。好一派热闹景象,直教人荡气回肠!
    初入花敖泡,便被吸引。一望无际,绿意入眼。吸着新鲜空气,踏着青青草原。远处望去,点点白色与星星棕黄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那白色与棕黄不是其他,正是羊群和马群。它们在主人的陪同下,悠哉悠哉地啃着青草,甭提有多快活。从此,我便对花敖泡恋恋不舍,总想在里面多待一会儿,多感受一会儿。
    在这里考古:夏日当头,并不觉闷热,自有清风徐来;也不觉劳累,东北人的幽默,热情足以让你心情舒畅。经常是,头顶蓝天,白云朵朵。这云,又常变幻形状。时而排排白浪滔天,时而头头温顺羔羊。有时白云的形状,又让你不可描绘,直呼大自然的神奇。再有太阳照在白云之上,从白云四周射出许多条状光芒,清晰可见,美不可言。而由于白云的遮挡,草原上有地方无光,有地方有光。无光的地方发绿,有光的地方发黄,泾渭分明,引人入胜。落日余晖之时,云亦有趣。有一次,晚上收工回来,我们坐在拖拉机上。回首落日,天边一块乌云飞来,像极了龙头。它来回摆动,张开大嘴,背有金色日光,甚是蔚为壮观。大家都连连称赞这个“神物”。这时,有经验的老乡说:“晚上估计得下大雨啦!”果然,刚吃过晚饭,我们准备溜达之时,天开始下起了大雨。
    在土台周围及发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辽金遗物,比如铜钱、瓷片、陶片、铁块和烧土等等。虽然它们都是寻常之物,但对我们考古来说,却是无价之宝。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窥探其精神方面。总之,考古其乐无穷,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实感受。
    闲暇之余,也有美景可赏。一天中午,一位大叔骑着摩托车带我去花敖泡水边,因为我们考古的地方离湖边很远,不容易到达。一路上,翻越高坡,驶过洼地,大概十几分钟才到了湖边。纵目望去,水天一色,除了蓝还是蓝。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明显可以看到一条阳光映水形成的白带。在太阳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飞鸟鸣啼几声,更显此地的寂静。本来打算趁傍晚之时再来湖边赏景拍景,可是后来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如愿。要是在那个时候,估计还真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觉呢。
    我们对《舌尖上的中国》并不陌生,里面的美食常常会让人垂涎三尺。这里也有舌尖上的花敖泡,绝对与众不同,让你回味无穷。闷灶就是这里的特色。先把各种食材,用调料搅拌,然后用锡纸包裹。而后,在地上挖一土灶,在灶里烧火,等到所需炭火足够时,再把那些包有食物的锡纸投到灶里,用土封闭好。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出灶,享用美食了。随便举出几样便让人馋:加有酱汁的鱼,味道极美;闷熟的羊肉,更显香嫩;金针菇的劲道与茄香相映成趣;还有闷熟的土豆,不加任何佐料,极自然清香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怀。烤苞米也极富特色。其时是八月份,早苞米可以烤着吃了。有老乡带来一袋苞米,开始在地上烧火,接着直接把苞米放到火上烧,来回翻,苞米基本不会被烧焦。不一会,就可以吃了。苞米的香甜、娇嫩足以胜过一切。
    在花敖泡里的草原上,有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孩,是这里的羊倌。他带着草帽,拿着一根鞭子,衣服破旧,看起来很瘦弱,个子也不高,但很有精神。在我们考古发掘的时候,他时常会在探方附近停留,看着我们工作,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有老乡会拿他取乐。比如,问他,给你说个媳妇呀,给你买个猴之类等等。因为大家觉得他有点傻。听老乡们说,由于家里的一些原因,他从小没上过学,和他大伯住在一起,以帮大伯放羊为生。可是,我不觉得他傻。他在看我们工作时候,只要羊稍微走得远一些,他就会大喊一声,那些羊就乖乖停下脚步。这说明他的细心。有一次,他的几只羊离了群,我看见他一直在追,中途还摔了一跤,但是始终不放弃,终于找到了它们。足以见得他的责任心。别人说给他买个猴的时候,他会开玩笑说,好呀,让它帮我干活。我还要多买几个呢,一个干家务,一个放羊,逗得大家直乐呵。总之,在那里,有他在的地方,会凭生几分欢乐。有时他也会唱歌,虽然经常跑调,但却并不在意,仍然在唱他自己的,并不理会别人的言语。说实话,他的这种人生态度,还真是值得学习。
    花敖泡真是个好地方,不光有美景和遗迹,也有资源。
    听村里老人们说,他们小的时候,这里熬硝还很兴盛,是有名的产硝地区。后来可能由于现代化工业制硝的冲击,这里便不再熬硝。不过,从考古发现的火炕,三连灶和当年留下的土坑,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熬硝的痕迹。一次,带我去湖边的那个大叔指着一条小水沟说,你看沟边白色的东西就是结晶的硝。然后,我就蹲下来,看个究竟,想象着当年众人熬硝的盛况。在花敖泡的草原里,你也能看到一口油井,二十四小时开采石油。听看井工人说,这里地下2000 多米的地方是含油层,每天都会来一趟采油车。虽然这里是盐碱地,但是地下泉水却大不一样。听说这草原里有一处泉眼,趁休息时间,我马不停蹄地赶过去。那泉眼被一根管子导出地面,时刻冒着泉水。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一股甘甜清爽滋润心脾。临走的时候,又装了满满一瓶,慢慢品味。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乾安花敖泡。它处处都是宝,浓缩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至今犹记。每当我心情低沉的时候,想想花敖泡,便会舒畅许多。是那里的美景、那里的豪爽、那里的乐观,永远激励着我。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6年7月29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