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发现带铤石镞及其对现代人迁徙研究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带铤石镞的英文名称为tanged point,或stemmed point。修铤一般是为了捆绑以制造复合工具。其因为能够“远距离射杀(kill at a distance)”而实现了“安全狩猎(safe hunting)”,被认为是现代人相对于尼安德特人一次有效的进步。有铤石镞是一类非常特殊且具有文化指示意义的工具类型。在非洲北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有铤石镞为标志的Aterian文化是与莫斯特文化并行发展的一个文化传统,其年代主要集中在91,000到61,000年前;最新的年代显示可早至145,000年前,最晚为40,000年前。
    在我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带铤石镞目前还少有报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乌兰木伦遗址在2012年度的发掘中,出土了1件加工精制的带铤石镞。该标本编号为12KW⑥:250(图1),原料为质地很好的黑色石英岩。毛坯为石片,但由于后期的修理改造较大,难以确定其具体类型;不过从目前可见的石片腹面特征来看,其属于宽型石片。打制者选择石片的右侧来修理石镞的柄部,而左侧则为石镞的尖部。加工后器身非常对称。该石镞采用正向加工的方式,整个器身一周均有非常精致的修理。石片毛坯背面除顶部保留一部分石皮外,其余均为修理片疤。石镞两侧加工较陡,特别是左侧几乎与石片腹面垂直。柄部的修理亦是经过多次打击而成,其中左侧较为平直,右侧则形成了一个凹口。尖刃修理锐利,侧边夹角72°,面角41°。标本的长、宽、厚分别为45.9、23.8、15.2mm,重16g。
    乌兰木伦遗址发现的带铤石镞与Aterian文化的tanged point非常相似,体现出一致的加工和修理技术,极有可能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结果。通过对带铤石镞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粗略窥见该工具类型的传播路线,甚至能够为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迁徙路线提供旧石器文化上的证据。
    
    
    
      
    
      
    
      
    
      
    
     图1  乌兰木伦遗址发现的带铤石镞
    目前,带铤石镞最早出现在非洲北部的Aterian文化,分布最为集中,年代范围在距今145,000~40,000年之间。印度的Jwalapuran遗址发现有1件带铤石镞,年代为距今740,000年。俄罗斯阿尔泰地区Denisova遗址第11层有1件带铤石镞,年代为距今50,000~30,000年。中国的乌兰木伦遗址年代与Denisova遗址发现带铤石镞地层的年代遗址接近,为距今50,000~65,000年。其他地区目前可见报道的带铤石镞之年代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的La Ferrassie等遗址发现有font Robert Point和tanged point类型石镞,年代在距今22,000~29,000年之间;东欧波兰的Parisien盆地和Oder River盆地发现有距今约12,000或13,000年的带铤石镞。在亚洲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长石片-石叶技术的乌兹逖诺夫卡类型(Ustinovka Type),时代属于旧石器晚期末段,石制品中包含带铤石镞,年代为距今10,000~14,000年;此外,在乌斯基湖遗址发现有距今16,000年的带铤石镞。在朝鲜半岛,带铤石镞出现在旧石器晚期的距今35,000~15,000年之间,其中垂杨介遗址是包含带铤石镞的最著名遗址之一,其石制品组合中同时还有细石器类型。日本地区发现的带铤石镞出现在旧石器晚期晚段,时代在距今15,500~13,800年之间。在美洲许多沿河岸的遗址都发现有带铤石镞,年代在距今14,500~12,500年之间。以上这些含带铤石镞的遗址或地区分布如图2所示。
    现代人起源和迁徙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界和旧石器考古学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的模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走出非洲模式和多地区起源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另一方是错误的。这也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在这里,主要以带铤石镞为文化纽带关注走出非洲模式中的几种迁徙路线假说。有学者(Lahr and Foley)曾总结了走出非洲模式的两种最为主要的迁徙路线(图2)。其中之一称之为北线,主要经过北非然后到达地中海地区。该路线可能经历了两次走出非洲的过程,一次发生在距今130,000~80,000年,并被认为因失败而告终;另一次紧随其后,并最终占领了全球。另一条称之为南线,经过东非进入到阿拉伯半岛,主要发生在MIS6到MIS 5阶段,其发生年代大概在距今125,000年。
    
    
      
    
       图2  现代人走出非洲的两条迁徙路线与带铤石镞的传播路线示意图
    从带铤石镞的分布和传播路线来看(图2),该技术的传播显然符合北线迁徙路线说。早期现代人最先到达北非,受到Aterian文化的影响,并将该文化最为典型的工具类型-带铤石镞带入到世界其他地方。从目前的材料看,带铤石镞技术最早在7.4万年前到达印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约距今5万年左右到达亚洲北部的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和中国北方内蒙古的乌兰木伦遗址。在继续向东传播的过程中,乌兰木伦遗址具有中转站的地位。目前的材料表明极有可能是由乌兰木伦遗址向东进一步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向东北扩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美。而关于印度地区与乌兰木伦遗址所出土带铤石镞的关系,目前还难以确认,需要中国西南部的材料证据。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文物报》2013年11月8日6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