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要换徽标了。 得知消息后,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搜寻了一番,回忆是否在哪儿见过原有的徽标,但杳如烟云。“也许是某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吧,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我猜。征集令上配了一张原标志图,一枚玉佩,问了一圈,没人知道是何物。可是大家却陆陆续续回忆起了金缕玉衣、青铜马车、四羊方尊、翡翠白菜……都是惊世之物。 ![]() 突然想,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古老物件,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呢?一次博物馆的游历或许浮光掠影,只有了解文物是如何开启某个时代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记住它。 孙家岗,26件新石器时代的玉 3月23日,东风路上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细雨中显得更加低调了,楼群仍然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简朴风貌。里面很安静,没有见到想象中拎着洛阳铲,风尘仆仆从野外勘探回来的考古人员,只有老旧楼梯口一道电动玻璃防盗门,提示着这里严谨,略带神秘。 实际上,与简朴外表形成比对的,是考古所一直与时俱进的装备。除了常见的洛阳铲、手铲、毛刷、竹签等传统工具,GPS、便携式X荧光、便携式显微镜等高科技工具也都用上了,甚至还有全国第一台多功能实验平台——一辆装配了真空充氮保存柜、卫星电话、高清视频等大量分析检测装备、文物预探测及保护设备的“豪车”。去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凤滩水电站淹没区会溪坪遗址进行为期17天的水下考古调查,除了人工潜水调查、水面人工定位实测,还通过水下机器人、水下拖曳成像调查、声呐扫描仪器等先进设备,发现了一座南宋以前的土司城古遗址。 郭伟民所长倒了一杯水给我,纸杯上印着考古所徽标,一枚玉佩。 ![]() 孙家岗遗址出土的凤形玉佩 ![]() 孙家岗遗址出土的龙形玉佩 “这是四千年前出土的凤形玉佩,还有一只龙形玉佩,”他也低头看了看,慢慢回忆:“1991年,我们发掘澧县孙家岗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社会末期)遗址,那是个墓地,大约五十万平方米,有生活居住区域、墓葬区等等。因为村民还在旁边盖房子,所以当时是抢救性发掘,其中有一座就出土了龙凤玉佩。” 从简报得知,1991年11-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澧县文管所,在孙家岗墓群发掘清理了3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这个墓群位于澧县县城以西14公里的大坪乡大阳村三组地界,属洞庭湖区澧阳平原。这是块神奇的平原,此后不久,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址、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都在澧阳平原陆续被发现,影响了整个文明世界。 孙家岗遗址出土了不少玉器和陶器,26件玉器有璧、璜、佩、笄、坠饰、纺轮等等,其中这对透雕龙凤玉佩最为精美。凤鸟头顶有羽状冠饰,曲颈尖喙,展翅卷尾,大约2/3个手掌长,两面还刻着细巧的装饰性线条,玲珑可爱。 它后来频繁地出现在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各种会议、简报、活动标牌上。 长江中下游第一波文明,在此消失千年 对于出土了新石器时期龙凤玉佩的孙家岗遗址而言,发掘才刚刚开始。 “近50万平方米的墓群,我们才挖了不到200平米,今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孙家岗遗址进行再发掘。”郭所长说。 他认为,孙家岗遗址的布局、结构、其它文物的情况等等都能为研究南方文明进程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是需要由好几个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共同承担的一个大项目。研究内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最早的城的出现、青铜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出现,直至帝国(楚国)的形成,这其中的过程到底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有哪些具体特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全都需要大量文物与文献佐证。 “实际上,长江中下游第一波文明,到孙家岗这戛然而止了。”郭所长忽然说。 “戛然而止?”我不禁瞪大了眼睛。“对。”郭所长继续说:“孙家岗遗址无疑就是一个节点,我们的文明进展到了这里之后,似乎一下就退回到更原始的时代,比新石器时代还差,遗址也少了,器物也不精美了,人口显然减少了,中间至少有一千年的停滞。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现象。为什么社会高度发展到如此复杂程度,突然就……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清楚。”他露出一个无解的微笑。 直到楚国出现之后,长江中下游的第二波文明才到来,但又被秦灭掉了。及至第三波高潮掀起,已经是六朝时代。“文明的波浪是起伏的”。这些空白的、模糊的历程,需要发现更多的证据来连接和补充,孙家岗厚重的土层下,当有无数秘密留待解读。 在郭伟民看来,每件文物都有它的独特性,某件物品最终能在考古史上留下重要印迹,其实并不在于它的精美程度,而是在于历史、科学、艺术三方面价值是否合一。有时候,最早的一件陶片,都可说“价值连城”。 纵观各省市考古研究单位的徽标,大多数选择了本地考古史上最重要的文物,或原物奉上,或略加以变形,使之更加美观生动。 郭伟民说:“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物是通过考古获取的。考古在构建湖南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提炼出一个标志,成为我们的魂之所在。” 关于湖南考古的徽标设计方案即将进入评审阶段,且拭目以待。 沅水凤凰早于河姆渡凤凰400年 “我们现在使用的徽标是很具象的,”郭伟民所长沉吟道:“因为南方是凤凰之地,凤舞九天,凤凰涅槃的古老传说,从山海经就有记载,一直到楚汉,尤其是南方,被描述为凤凰的故乡。所以我们把它拿来当作我们的标志,似乎是约定俗成。” 从远古时期开始,“凤凰”似乎就一直旋绕在我们这块大地之上。郭所长介绍说,楚文化中的凤鸟崇拜非常古老。他们认为凤鸟能够高飞,能够直接与天上的另一个世界对话,马王堆、子弹库的帛画,都涉及到月亮、太阳、凤凰,凤凰成为了人和天之间的使者、媒介。 他特别提到了距今7800年的高庙遗址,它是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先后三次考古发掘出了诸多第一,其中出土的白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虽经年代浸淫,依旧栩栩如生。专家鉴定,沅水凤凰早于河姆渡凤凰400年。在此之前,史界及考古界曾公认,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是我国最早的“凤凰图腾”。(原文刊于《潇湘晨报》2016年4月2日A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