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不能忘却的草原记忆——8月23日与8月25日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博物馆之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全晨 参加讨论

    离开阿敦乔鲁遗址,途经美丽的赛里木湖,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于8月23日一路奔至博乐,参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随后,历经一天的奔波,青年团于8月25日下午2点半抵达新疆木垒,参观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
    在考察考古工地之余增加博物馆之旅,使得成员们在为考古成果所自豪的同时,更直观地看清了历史足迹,更全面地了解了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并不是一颗明珠,摆在最耀眼的高处,供世人瞻仰。它一定是朴素的,来源于简单的游牧生活,来源于这片辽阔苍茫的大地,来源于古道上不同的辉煌文明交汇,由多个民族的血汗所凝结,由千万年的风沙所打磨,终于形成了这散落于西北戈壁的一枚枚玉石,发出温润光芒,不容任何人忽视。
    
    博尔塔拉博物馆中所展出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文物
    在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考古学家们刷下沙土,揭下历史面纱的过程我们还历历在目。然而在博尔塔拉博物馆的历史馆,已出土的文物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对于草原的辽阔,我们在行车之时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在为祖国无垠的土地骄傲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考古工作因此会更加艰难。在这样不易的情况下,博州博物馆现已收藏本地出土文物近5000件,博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成倍增加,全州不可移动文物由原登记的200处增加到了640余处。
    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戈壁上,考古学家们一步一步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抽丝剥茧,扫除尘埃,让草原文明再现于世人面前。
    
    从古城复原模型见草原昔日辉煌——博尔塔拉博物馆
    踏入这方历史隧道,布满沧桑岁月的画卷徐徐展开……豪情不醉千杯尽,放马弓刀万里山,看成吉思汗铁蹄铮铮,鹫鸣惊草原;苍苔点点前程远,只觅一言为庶生,感丘处机携蓑笠,循天理而行,献言止大汗;“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忆察哈尔西迁戍边疆,土尔扈特东归怀故土……
    “民族团结统一的意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泯灭”,一位成员感怀,“土尔扈特部东归之路,不仅有艰苦恶劣环境的摧残,还受到了当时沙俄的阻挠,然而他们依旧坚定地要回归中华,回归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十七万人到最后的七万人,历经磨难后,土尔扈特部终于重归故土,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千难万险都无法摧毁其团结的精神和决心。”
    
       木雕彩绘宗喀巴大师像——博尔塔拉博物馆 
    
    倾听草原抗战历史——博尔塔拉博物馆 
    
    了解蒙古族生活方式——博尔塔拉博物馆
    
    草原石人
    
    青铜时期铜泡——木垒文化馆
    
    古代称量工具——木垒文化馆
    “古代这些牧民在使用工具方面非常让人敬佩,在古老落后的时代,就已经可以制造和巧妙使用各种工具。另外,能在祖国的边疆广泛搜集了大量文物,并成立博物馆,去传播草原文化,也是极其不易,令人振奋的。希望这些民族的文化与风俗能更广为人知,对民族的融合与团结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在参观完毕后都感触颇深,其中一位青年团成员发表了上述的感想。
    
     哈萨克族马奶盆——木垒文化馆
    
    哈萨克族手工织品,未着染料,由纯动物毛发手工织成,让人惊叹于其精湛工艺——木垒文化馆
    饥寒交迫之时,古人采集猎食的智慧;战火纷飞之时,人民团结勇猛的精神;热情生活之时,“姑娘追”等大胆开明的习俗……这些美好的草原文化将如玉石般镶嵌于青年团成员的记忆中。金戈铁马,烟火丝路,舞榭歌台,转眼间,樯橹灰飞烟灭,只有这片草原的记忆再难忘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