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簋,西周时期青铜器。该器最早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巴纳(Noel Barnard)和张光裕先生收录于《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一书,编号第156。后经李学勤先生刊释后引起学者注意。 簋高14厘米,无盖,双耳,卷唇。腹饰两两相背的顾首连体龙纹,头前各有一倒立的吐舌卷尾龙纹,中央有扉棱和突起的兽头相隔。以雷纹衬地,口沿下前后有小兽耳,其下有扉棱。双耳上有尖耳的兽首,下有垂珥。圈足饰一周合目变体夔纹,四面有短扉棱。腹壁斜且直,下部膨出,最大径在腹底。簋通身有光润的青绿色釉,并有红褐色锈斑。有铭文,共五行,四十四字,整齐紧凑。字系铸成无疑,内底还可以看到几处铸造时的垫片。铭文第五行第三字左上角竖笔向内折断,是铸范凸起处受损移动所致。学者根据这些特点认为此器不伪。 鲜簋铭文共五行,44字。大意为在王三十四年五月既望戊午这一天,王在宗庙祭祀昭王。鲜受到王的褒奖,饮鬯酒,王赏赐了他三种祼礼所用的玉器和二十串贝。他为了感谢王的恩惠,乃作此器,由子子孙孙永远珍藏。鲜簋的重要性在于其铭文年、月、日、月相四要素俱全,是西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学者认为铭文中所言三十四年为西周穆王三十四年,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 鲜簋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参考资料: 李学勤、艾兰:《鲜簋的初步研究》,《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22日。 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