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之沧海,水去空空大漠扬”,冰川褪去,约3900年前欧罗巴人来到这里,定居,游牧,猎食,祭祀……而今,“根在基层,青春担当”—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团终于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新疆博乐温泉县阿敦乔鲁,体验真实的野外考古,感受亘古的沧桑气息,当然,也为这沉淀千年的时光带来了青春的波动。 “阿敦乔鲁”,意为“马群一样的石头”。在新疆阿拉套山南麓,融雪化为博尔塔拉河流淌,为遥远的边疆带来勃勃生机,也吸引了欧罗巴人。他们的遗迹,正如马群一般,散布在丘陵之间。 遗址所在地是真正的荒郊野外,清早从温泉县出发,车行几里,已然杳无人烟,只偶尔有牧群经过。过了边检,行至一处浅山,我们终于望见了那营地上的飘飘红旗,翻过眼前的雪山就是哈萨克斯坦,也许正因为在这边疆大漠,让祖国的标志如此亲切。 说是营地,不过两三个蒙古包,住宿设施极其简单,没有电器,喝水还需去山泉挑。来迎接实践团的是阿敦乔鲁考古队的负责人丛德新处长及其它考古老师。长期在当地考古的老师们,皮肤已被晒和牧民如出一辙,性格也极其豪爽。 ![]() 工地远观 站在正在发掘的遗址边,丛德新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片遗迹发掘进度及成果,讲解了考古队员的工作过程与方法,展示了布满岁月印刻的兽骨和鹿角。对青年调研实践团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说,这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触到考古工作现场,而不是在电视和书本中,能让我们离开书桌,离开城市,真实地体验其艰辛,丰富其经验,同享其荣耀。 ![]() ![]() 丛德新教授在遗迹边为青年团解说 ![]() 营地厨房 ![]() 刘建国研究员展示最新土地测量技术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经历了千年沧桑的石群与遗址立于这片天地之间,更添神秘。下午,我们随着丛教授参观墓穴。爬上山头,虽然漫山遍野的杂草刮得脚生疼,但漫步于零星分布的岩石之间,时不时可以发现古人留下的动物岩画,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 与岩画合照 行程将尽时,可敬的考古队员们仍然蹲在坑洞中忙碌。在与太阳和风沙作长期斗争中,他们的皮肤与衣物已然染上了这片土地的颜色。 ![]() 营地前合照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曷其至哉!(特约记者全晨供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