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上海考古八十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高蒙河搜狐博客 高蒙河 参加讨论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文物局举行“十三五”考古规划讨论会。我在会上提出,我们既要商议上海今后五年的考古发展大计,也要适时地举办纪念上海考古历程的主题活动,因为上海考古已经有了整整八十年的历史。
     
    八十年前的1935年,早年留学法国,之前参加过江浙地区考古调查的上海暨南大学张凤教授,从媒体和市民提供的文物信息中得知,金山卫海边附近一带可能有古代遗址。
    这年的8月14日,他前往戚家墩村和附近海边考察,果然采集到不少汉代前后的陶片。9月初,他又和卫聚贤、蒋大沂、金祖同等再次赴戚家墩一带调查,又拾到了两大麻袋陶片。此后直到秋季,前后历经了数次调查,采集的古代陶片等已足有近千片之多。事后,金祖同对采集品做了详细的分类、排比和研究,写出了具有考古调查报告性质的《金山卫访古记纲要》,刊印出版。
    
    
     做考古调查时的金祖同(右一)
    上海考古八十年,说长不长,说也不短,既有中国价值,又有上海意义。
    上海考古的中国价值在哪里?这要从中国何时有了考古学来看。众所周知,瑞典人安特生1921年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常被作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屈指比较起来,上海考古在十几年后便也开始了考古工作,这在当时的中国范围内,该是为数不多的起步很早的地区,算得上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地之一吧。
    戚家墩考古的上海价值是什么?这要从学者们对这次考古调查给与的“三个一”的评述看: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初步具备现代科学水准的考古活动,发现了上海地区第一个古文化遗址,出版了上海第一本考古调查报告。
    戚家墩考古拉开的上海考古序幕,在之后的八十年里,随着一个个遗址的新发现,彻底改写了上海的早期历史记载和上海无古可考的老式观念。迄今为止,上海已发现了约30处先秦时期遗址,把上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了6000多年前,并命名了三个代表不同时期上海先民生存方式的考古学文化。
    我曾经尝试着以相对年代的整数方式,对上海的早期历史做过一个年表式的梳理,发现考古成果完全填补了因文献记载不足所留下的时代缺环:
    
    距今6000年前后,马家浜文化(得名于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
    
    距今5500年前后,崧泽文化(得名于上海青浦崧泽遗址)
    
    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得名于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距今4300年前后,广富林文化(得名于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
    距今4000年前后,马桥文化(相当于夏代,得名于上海闵行马桥遗址)
    距今3500年前后,马桥文化(相当于商代)
    距今3000年前后,后马桥文化(相当于西周)
    距今2500年前后,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相当于东周时代)
    距今2000年前后,汉代文化(汉王朝统一帝国)
    这个大致年代的上海早期历史年表显示,上海从距今六千年开始,大约平均每500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这既可以说是上海早期历史演进序列,也可以算作带有某种历史发展“周期律”的上海史脉吧。
    历数八十年来的上海考古成果,最后还是要说到标志上海考古起源的戚家墩遗址。当年调查后金祖同就提出“希望有人才有经费的考古机关去发掘,不至为古玩商人所居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大约有3万平方米的重要遗址,后来却因国家大型企业金山石化的大规模厂区建设,遭到了破坏。目前遗址上的厂区建筑,已使我们再也看不到它远古的景观了。(原文刊于《科学画报》2015年第8期“公众考古专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