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考古学何曾走进象牙塔——案边脞语之六十七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今晚网 陈雍 参加讨论

    我问一位历史学家,现下学界有种说法,“让考古学走出象牙塔”,你觉得考古学以前是在象牙塔里吗?他笑着说,你们考古的那么土,还能在象牙塔里?田野发掘肯定不是,非要说是的话,考古研究还勉强凑合吧。听他这么一说,倒让我动了心思,中国考古学到底在不在象牙塔里,还真是个事儿。咱们不妨看看考古先贤对中国考古学的一些看法。
    早在1934年,其时中国考古学刚刚走过十年,李济在《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中说:要明白中国考古的成绩,可以从一段故事说起。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他说:“十年前我在一个中学当历史教员,那时地质调查所在河南、奉天一带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才公布出来。我在讲堂中于是摒弃三皇五帝不谈,开始只讲石器时代文化、铜器时代文化。我总觉得学生应该对于我这种‘认真’的精神,鼓舞些兴趣来。不料全体同学都以为我在讲台上讲笑话,而报之以大笑,笑得我简直不能继续讲下去。我这就辞掉了我的教职,从新做起学生来。现在时隔十年,情形是全变了,好些乡下的小学生也都知道‘石器时代’这个名词了。”由此反映出考古学十年发展带来的历史观念转变。李济这段话,涉及考古学成果跟大众知识转化的问题。
    中国考古学发展了大约三十年的时候(1953年),夏鼐在《中国考古学的现状》中说:“考古学要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发动群众;只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考古学的发展,才有巩固的基础和广阔的前途。”接着他列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利用考古材料搞的展览会,以及各地考古新发现的成果展。夏先生说:“这些展览会一方面将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同时引起群众对于古物发生兴趣,知道爱护。现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基本建设,时常有大批考古材料出现。只有依靠广大群众的随时注意和报道,才能更多地发现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并很好地加以保护。”夏先生特别强调:“至于发掘的工作,因方法比较繁难,责任比较重大,非依照政府所颁布的《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注:那时还没有《文物保护法》),获得中央文化部的批准,不得擅自发掘;但是可以参加有领导有组织的发掘队,跟有经验的考古工作人员学习。”夏鼐着重提出了考古学发展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
    1994年,苏秉琦在《六十年圆一梦》中说:“六十年圆一梦,我的梦真的圆了。这可非同小可,这是一代人、几代人的大事哟!不能等闲视之,应大书一笔。”这梦是啥呢?苏先生说,第一,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人少成不了大气候。我们的任务正是要做好这项把少数变为多数的转化工作。第二,考古是科学,真正的科学需要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大学问,不是小常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也不成,科学化与大众化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苏秉琦特别强调的是考古学的人民性与科学性的问题。
    从上面三位考古学先贤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一直都在努力朝着人民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前进的道路不平坦,但它从来没有躲进象牙之塔。
    (全文刊于:《今晚报》2015年5月20日第13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