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马蹄寺石窟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百度百科 newdu 参加讨论

    
    地理位置  马蹄山古名临松山,又名丹岭山,青松山。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远在西汉初年,是匈奴阿育单于的避暑胜地。
    历史地位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甘镇志》讲“神骥足迹”。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如今这块蹄印石被保存在马王殿内。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
       建筑历史  石窟寺的创建年代迄无定论。据《晋书·郭□传》载,东晋人郭□曾“东游张掖……,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甘州府志》则有“石洞凿者郭□及其弟子,后人扩而大之加以佛像”之说。从洞窟形制和造像风格上判断,金塔寺和北寺、千佛洞的部分洞窟大约创建于5~6世纪。其中一些洞窟可能在 5世纪初或更早。所以,一般认为马蹄寺石窟可能与北京沮渠蒙逊创建“凉州南山石窟”这一记载有关。此外,大量洞窟为北魏至明清历代营建或重修。
    石窟介绍
    各处石窟以金塔寺保存最完整。洞窟坐北朝南,开凿在马蹄寺西北15公里山谷中高约60米的崖壁上,现存2个中心塔柱式窟。东窟高7米,宽12.4米,残深10.5米。中心柱座基之上分3层造像。下层四面各开1个圆券形龛,龛内塑一坐佛,龛外两侧胁侍除北面塑二弟子外余三面均为二菩萨,龛楣上方各悬塑飞天6~8身。中层每面开3个小龛, 除东西两面中间龛内塑交脚佛外,每龛内各塑一坐佛;西面南侧龛内为释迦苦修像,其龛外南侧胁侍为一天王,此外各龛外两侧均为菩萨立像。上层北东
    南三面均塑10坐佛10菩萨,西面为元代补塑5坐佛。四面壁间以影塑坐佛、供养菩萨填补。西窟高4.3米,宽10米,残深4米,形制与东窟相仿。中心柱四面仅下层各开1个大龛,东、南面龛外两侧塑一菩萨一天王,余皆为二菩萨。中层东、南、 西、北面居中分别塑倚坐佛、坐佛、半跏菩萨和交脚佛,其两侧除北面塑4菩萨4弟子外均为8菩萨。上层塑5佛、供养菩萨等。
    北朝石窟较多地集中在千佛洞。位于马蹄寺东北约3公里的崖壁上,共10余窟。第2、8窟为中心塔柱式,塔柱四面分 4层造像,现存部分北魏、北周的造像和壁画。第1、4窟类似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龟兹式窟形,现存造像塑于北魏或西魏,经后代重修。第6窟内初唐石雕一立佛二弟子二菩萨,高约3米。
    位于马蹄山东崖的马蹄寺北寺,计有大小窟龛30多个,多为北朝和西夏、元、明以来的残窟。第8窟名藏佛殿,规模最大,深33.5米,宽26.3米,开龛40余个,大约建于西夏至元代。此外仅第1窟药王洞、第4窟北坐佛洞残留一些元代造像和壁画。
    南寺和上、中、下观音洞各有4~6窟不等,开凿时期虽早,但均仅剩残窟。
    艺术特色
    造像艺术上最富于特点的当推金塔寺造像,虽经后代装修,仍多保持原作风貌。人物脸型丰圆,高鼻梁,嘴小唇薄,肩宽体壮,造型饱满刚健。佛像庄重安详。菩萨裸上身,装饰华丽,形容俊美。悬塑的飞天,装束与菩萨相同,身躯扭曲作V字形,略显古朴稚拙,虽不如北魏以来的飞天轻盈自如,灵动多变,却也真切感人。整窟造像结构严整,统一和谐,富丽堂皇,以圆雕、高浮雕、影塑和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塑造了众多的佛教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5世纪前后中国早期石窟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