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推荐少儿考古入门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搜狐博客 高蒙河 参加讨论

    说起考古学,往往给人以冷僻和深奥的印象,别说孩子了,即便大人也常有误解。
    像有一次我去上海图书馆做市民讲座,题目叫做“考古不是挖宝”。哪知一位路过的老伯伯看到海报上的标题,喃喃自语道:“考古不是挖宝?——那考古就是挖墓!”
    还有时候我们摆摊儿做大学招生咨询,有不少家长看到考古二字,就跟孩子说:“考古一天到晚钻山沟,工作太苦了,可不能报考啊!”
    然而,这些年随着各种宣传报道的增多,考古发现的魅力和考古工作的价值,还是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像每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束后,进大学和中学做巡回宣讲活动已成为科普新常态。而每年暑期或“六一”儿童节前后,许多发掘现场都会有一拨拨前来参观的考古夏令营团队。每逢遗产日或博物馆日,中小学生考古体验之旅活动也日渐增多。有些学校还成立了考古兴趣活动小组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考古活动,既需要组织,也需要辅导,还需要学习。于是,各种有针对性的、适合少年儿童的考古科普读物便应运而生。
    说起来,我这麽多年在复旦给研究生开《公众考古学》课,多多少少有点体会。我觉得考古科普读物有两种,一种是“考古挖到了什么”的图书,主要是介绍中外有哪些考古大发现。这样的书,一般的科普作者都可以大显身手,哪怕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编吧编吧也有出版社给出。但现在的考古科普读物,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亦即出现了一种“考古怎么挖”的图书。里面讲什么是考古学?讲考古有什么用处和价值?讲考古发掘有哪些流程或步骤?不但介绍发现成果,还讲专业方法;不但阐释研究价值,还解读学科原理。这类书的学理性强于感知性,专业性大于文学性,对作者的学识和水平要求更高。早些年,国外的这类书比较多,近两年,国内的一些大学、考古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为基本作者群,他们具有的专业性、前沿性、权威性,推动考古科普读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外、海外(台湾)出版的少儿考古书
    国内开始出现的这些带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的通俗考古读物,既有面向众多青少年的,也出现了一批面向广大低龄儿童的,助推了小学生们的考古兴趣和考古活动。其中,最近两年出版的《少儿考古入门》和《卡通手绘云南——南南考古探秘》,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二本书。
    
    《少儿考古入门》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创的介绍考古知识的彩色绘本,内容包括考古目的和方式、考古用具和方法、各个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以及与衣、食、住、行有关的乡村、城市生活考古等。还特别讲到了孩子们喜欢的恐龙,实际上与考古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等科普常识问题。
    
    《卡通手绘云南——南南考古探秘》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复征询众多小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历经两年半精心打造的卡通形象的少儿考古绘本。在编辑过程中,先后咨询了60多位考古专家、平面及动漫设计师、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界专家、各类媒体资深从业者、文化传播专家等,32次修改文字稿,卡通形象3次易稿,读本整体设计方案做了17稿。
    这两本少儿考古读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围绕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来编写和编辑。譬如都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既浅显,又易懂;既丰富,又生动;既好玩,又有趣。不但拉近了与国外同类出版物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适合少儿阅读的考古读物的空白,是送给广大少年儿童的科普礼物,值得向少年儿童和老师、家长们推介。
    尽管这两本书与上面罗列的两册国外少儿考古书比起来,在学科体系性和写作学理性的编著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总比没有强得多了。起码有一点便是如此:有不少朋友的孩子喜欢考古,听说我是考古的,就嚷着叫我推荐少儿考古书给他们的孩子看。国外或海外出的书国内买不到,咋办?我当然要推荐这后两本书给他们。有趣的是,他们不但给自己的孩子买,还会买了再送别人的孩子。快过年了,给孩子礼物,送这两本少儿考古书,真真挺好!
    (原载《科学画报》2015年第2期“公众考古专栏”拙作,有增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