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运城黄河壮观景象 你知道山西运城吗? 这个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的中心地带的城市,属于晋南地区,不论是世纪曙猿的发现、尧舜禹建都的记载,还是战国以后以盐运闻名,这里似乎自古就埋藏着文明的火种。 前不久在运城召开了“运城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社会、文化、哲学、科技、旅游等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探讨古中国的内涵外延与运城的关系。“中国”起源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古中国的文化根脉能否落实到一座城?如果可以,那又是否一定是运城呢? 三代之都? 运城一带就是古中国,这一说法并非新闻。中国先秦史学会尧舜禹文化研究基地顾问王雪樵在接受《山西晚报》采访时就提及,历史学家李学勤说过:运城是华夏发祥的核心区域。而其重要依据就是尧舜禹的活动的中心区域就在运城。 从文献记载来看,关于“尧都”所在,除“平阳说”外,典籍记载亦有“蒲坂说”“安邑说”。《汉书·地理志》里说“蒲坂,有尧山。”阚骃《十三州志》明确记载:“蒲坂,尧都。”还有《水经注》也说,“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另外《竹书纪年》一书记载:帝尧率舜及众大臣“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帝使四岳锡虞舜命。尧禅位与舜。”其中的五老峰现处永济中条山。典籍亦有记载“蒲坂,尧都”、“安邑,尧舜旧都”之说。 王雪樵认为,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已成定论,它们都在运城附近。“《孟子》所谓‘(舜)卒于鸣条’,鸣条就在这里。”尧舜禹建都地都在运城附近”,故超越“城邑”的概念,有资格称作“古中国”。 这一说法却未得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的认可,他认为首先尧的活动区域很广泛,不是简单的一地。另外,这三个部落首领活跃的时候城市尚未形成,运城可能连都城都还没有。最重要的是即使文献记载确切,要将上古时期书上的地名同现在的地名对应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一方面那个时期的考古发现没有文字留存,而地方志等资料也不会追溯到那么早。另一方面战争、迁都等因素造成的地名的转移或是公用,在史书记载上常常发生,也为这种对应造成困难。 二重证据法的泛用必然走不出传说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指出,对于古史的认知,现在基本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文献本位,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以前,传世文献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发现的不断出现,这一块仍大有可为。 其二是文献与考古学的整合研究,许宏形象地称为“对号入座”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出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不过许宏指出二重证据法现在正在被泛用,王国维最初取材的地下材料原为文字的汉晋木简与甲骨文、金文等,原本是文字对文字。但是后来学界将此法应用到传世文献与没有文字的考古遗存的对应中,这就会产生“千家言”。“关于把某些考古遗存与尧舜禹或夏挂钩的阐释就是通过这种泛用产生的。”许宏说。 三是考古本位。在中国学术界,人们习惯将中国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许宏认为,应当引入欧美和日本学界习用的“原史(proto-history)时代”的概念,表示文字最初产生或文字不起关键作用的时期。其特点就是朦胧模糊,以后世追述性文献为据,属传说时代。许宏认为原史同信史时代的界限就在殷墟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之间,因为后者发现的甲骨文可以自证其族群或王朝的归属,龙山时代至殷墟之前则为原史时代。 所以他指出,运城的学者的说法当然可备一说,但都只能称之为推论和假说而非定论。 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那么“古中国”的概念究竟从何时开始能被确定? 人们常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却“拦腰一斩”,说中华文明不过3700年。自称“保守的考古人”的许宏说,因为易中天采纳了考古学的成果,将中国文明起源追溯到二里头时期。显然,这就是考古本位的认知。 “国字前加一中字,它就属于核心,是排他的和独一无二的。”许宏在微博上用打油诗来答网友问:“一堆邦国林立,中国焉能多出。唯有二里头起,奠定大邦基础。”从现有的考古学发现来看,在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文化之前,广袤的大陆上有许多璀璨的史前文化,比如山西的陶寺、浙江的良渚、陕西北部新近发现的石峁城址等,但它们都是区域性的文化,没有超出其小范围的地理单元所以还不能称之为核心。考古学泰斗苏秉琦称这种状态为“满天星斗”。台湾的著名学者王明珂则把二里头的出现比喻为“月明星稀”。 许宏介绍说,二里头都邑的中轴线、宫城、井字形大道、宫室制度等,前无古人,与商周文明一脉相承,这处独一无二的王朝都城及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更向四围强势辐射,令其他区域黯然失色,这才可以称之为“最早的中国”。 “之一”而非“唯一” 不过王雪樵也承认,运城、临汾古代多为同一历史地理单元,称为“河东”。自大一统以来,秦汉同隶河东郡,直至清末民初设河东道于运城,临汾亦受辖于其内。现在讨论的所谓“河东”,地域往往会有交错,非今之两市区划所能严格切分。而且,运城虽称“古中国”,但不争“唯一”。 即便如此,这个“一”仍然为学者存疑。现在学界公认的,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都属中原腹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掘的陶寺遗址成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现,但其也属于临汾地区,并非运城,而且那也只是龙山时期的“一颗星”,而非唯一。之后山西的这些文化都退出历史舞台后在大河之南的嵩山周围才开始有了逐鹿中原的动向。 “北大的严文明教授曾提出‘大两河流域’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个大熔炉,是大的人文地理单元,把华夏文明发源地落实到一个地点而非一个面或是圈都是有问题的。”许宏说。 ![]() 图中红圈指示出了如今运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 ![]()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掘的陶寺遗址(上图中标A处)成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现,其在位置上属于临汾。 ![]() 陶寺遗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