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远古中国的人面岩画是怎么传到北美去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澎湃新闻 罗昕 参加讨论

    “人面岩画具有很强的同一性,比如它们都在山的南面,又比如,它们都和动物岩画有严格区分。”学者宋耀良相信这些岩画和中国史前的宗教、艺术、文化密不可分。在讲座上,他展示了来自东亚到北美的人面岩画,并进行了对比。
    
    宋耀良
            
    20世纪,中国考古界有几大突破,除了著名的甲骨文、青铜器、彩陶,岩画也是其中之一。
            
    1月11日,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加拿大温哥华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宋耀良做客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图书公司主办的“海上博雅讲坛”,开讲从中国到美洲的人面岩画。
    中国人面岩画自身具有很强的同一性
            
    中国岩画种类丰富,人面岩画便是其中一种。在从事岩画研究已有20多年的宋耀良看来,人面岩画千姿百态,可以说是中国岩画中图像变化最多端的一种符式。有时同一岩画上出现的几十个人面形图像, 竟没有一个相同的。
            
    除了“变化多端”,宋耀良表示人面岩画在中国岩画的诸种符式系统中又是最具有规范特性的,“变幻无穷却又万变不离其宗”。“数以千百计地散布在相距三、四千公里范围内, 却严格地遵循着其内在的规定性,这只能用文化同一性去解释。”宋耀良说。
            
    就如同中国古代文学分南方浪漫主义和北方现实主义两大系列,“岩画也是如此,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系。还有西北系。”宋耀良说,中国南方岩画最基本的特征是彩绘,没有凿刻的痕迹。而西北方岩画主角一般为狩猎和大型动物,装饰性很强,磨刻和凿刻的痕迹非常明显。
            
    此外,他还发现史前的人面岩画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构成三条连续性的大分布带,总长达四千余公里。东分布带沿着太平洋海岸线延伸,从内蒙古赤峰地区到福建闽南和台湾万山等都出现了这种图式的岩画;北分布带是从赤峰始,沿着内蒙古高原和东亚平原的交界处向西分布,几近到达新疆;中分布带是从内蒙古的临河一带,溯黄河南下,到宁夏中部的贺兰山南端止。“你会发现人面岩画具有很强的同一性,比如它们都在山的南面,又比如,它们都和动物岩画有严格区分。”他相信这些岩画和中国史前的宗教、艺术、文化密不可分。        
    
    内蒙古大坝沟人面岩画
    
    内蒙古桌子山人面岩画
    
    阴山人面岩画
    隔着太平洋,人面岩画的神奇相似性
            
    “非常相似,几乎可以说是一样。”1991年,宋耀良还在研究中国岩画时,看到一本《太平洋西北海岸印第安人岩画》,惊呼北美竟然亦有众多的人面岩画。从图像符式看,这些北美人面岩画与中国的人面岩画极其相似,而且它的伴生符号也包括太阳、同心圆等。
            
    宋耀良总结,人面岩画有三大基本元素:凿刻在基岩上,不可移动;一定有水源;岩画前有一片开阔地。巧的是,这三大元素同样出现在北美人面岩画中。
            
    他现场举例,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一岛屿“柯迪亚克岛”上的人面岩画,嘴下有两个圆凹,且人面是无轮廓人面,地处江边,时常被洪水淹没。“这和阴山、贺兰山的人面岩画非常一致。”宋耀良表示,阴山和贺兰山的人面岩画嘴角边上往往也有这样的两个点(圆凹)。一次、两次的圆凹或许只是巧合。但宋耀良发现这些圆凹在北美是当地核心的文化元素。不仅出现在北美人面岩画中,同时还出现在其文化和宗教渊源的其他形式中,说明不是巧合。
            
    又比如,在太平洋一个叫嘎伯留日的小岛上,宋耀良找到埋在半米厚草皮底下的大片岩画区。那里的岩画主要是海洋生物和人面形以及神话中的海狗兽,与中国贺兰山岩画很相似。而在临近岛上,有一个大海狗岩画,口中还含着一个人面。在南美玛雅文化中兽口含人首的石雕很多,这样的图形与中国殷商时期青铜器中的主题纹饰——“虎噬人首”也很相似。
            
    如此,这些人面岩画似乎都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宗教文化内涵,共同的构图特征、制作技法和表现风格。而在世界其他岩画遗存地区,极少发现人面岩画。于是宋耀良认为,北美和中国的人面岩画是一种同源文化的传播。
    
    宋耀良考察美国阿拉斯加人面岩画
    
    加拿大西海岸人面岩画
    
    阴山人面岩画,脸上刻有两圆凹。
    
    美国科迪亚克岛人面岩画,嘴角下有两圆凹。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化大地神,脸有两圆饰。
            
    北美人面岩画源于何处?或从东亚来
            
    更有意思的是,宋耀良不仅发现了北美人面岩画和我国人面岩画的相似性,更发现这些北美岩画沿着西北海岸线传播, 从阿拉斯加到美国中部的哥伦比亚河一带都有分布。最东北端的人面岩画就在阿拉斯加西部的“柯迪亚克岛”上, 它属于阿留申群岛的最东端。这个群岛呈线状排列,在太平洋中如一根链索般地连系着亚洲和北美大陆。
            
    根据中国已发现的具有和人面岩画符式一致的陶片年份及北美人面岩画诞生时间,宋耀良推测北美的人面岩画恰是从东亚流传过去的。他强调两地岩画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表明东亚和北美的人面岩画具有共同的文化宗教背景和基础,还推测出了岩画从“东亚至北美”的具体传播路线——从贺兰山沿阴山、红山到俄罗斯远东黑龙江下游,再沿着阿留申群岛到加拿大和美国。
            
    但一开始,这一观点在美洲学术界并不被接受。美洲学术界认为他们的人面岩画可以分为九个区域。其中人面岩画独占一个区域。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洲学术界主流观点仍是人面岩画是由南往北传播。他们不能想象寒冷如阿拉斯加的地区,会出现一种具有强大的文化因子,沿海岸朝遥远的南方传播。他们一致认为,是在西雅图和温哥华等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形成这种岩画文化,然后朝北发展,到达阿留申群岛东端,一路留下众多人面岩画。
            
    之后,宋耀良便开始了一段美洲的岩画研究之旅。1997年,他在美国最高学术机构斯密斯苏尼所属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刊物上发表自己认为人面岩画是从“东亚传播至北美”的观点。长篇中文论文《环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形岩画研究》也在加拿大大型学术刊物《文化中国》发表。
            
    他告诉澎湃新闻:“如今美洲学术界基本接受了我的观点。”
            
    “人面岩画不仅进一步证明了两大洲间史前的文化交流,同时把这种交流延伸到了中国。”他解释说,或许人们很难想象中国史前文明能向东跨海传播到美洲。“难度大,但依然传播过去了。”他分析其中传播动因除了粮食和人口压力,更在于任何种族都希望自己的文化和人口覆盖更大的区域。他将此形容为一种“生命律令”。        
    
    阿兹特克王木乃伊上有两圆点
    
    阴山岩画脸上有两圆饰
    
    玛雅文化太阳神玉人面,脸上有两圆凹,曾嵌有宝石。
            
    参考文献:宋耀良《关于中国岩画研究的思考——中国岩画考察记 自跋》《人面形岩画的图像特征与类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