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璀璨金山 绿野寻古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文明 于建军 参加讨论

    璀璨金山 绿野寻古——阿勒泰哈巴河东塔勒德墓地考古发掘记
    2000年,亚欧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儿。俄罗斯和德国的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尔泰山北麓、西萨彦岭中南麓、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西北部阿尔赞村的“国王谷”中发掘了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古墓。古墓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项圈、耳环、头冠、箭箙和各式小饰件等金器共计5700件、总重20公斤,引起考古学界的轰动。其中的小饰件因装饰有丰富的动物纹图案,更被发掘者誉为“斯基泰动物纹百科全书”。阿尔泰山“金山”一名,更添璀璨。
    反观中国考古界,自1963年新疆社科院考古队在阿勒泰市发掘出克尔木齐墓地,并命名为克尔木齐文化(后称切木尔切克文化)后,虽有零星发掘,在阿尔泰山南麓的考古发掘一直乏善可陈。直到2011年,新疆哈巴河县东塔勒德墓地的发掘才使这一状况有了些许改观,至少填补了新疆境内相关考古研究的空白。
    
    东塔勒德墓群位置图
    初入东塔勒德墓地
    哈巴河县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额尔齐斯河中游,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是中国最西北端的边境县。县境地势北高南低,中部是丘陵平原,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没有明显夏季,春秋相连不炎热,冬季漫长严寒。
    
    高空作业
    
    
    坑深石多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描写过阿尔泰山冬季漫长、飞雪连绵的场景:“凡是在自己的身边看过下大雪的人,他自己是会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因为雪和羽毛是相象的。而这一大陆北方之所从荒漠无人,便是由于我所说的、这样严寒的冬天。”
    如此这般,夏季就成了最好的考古时节。2011年6月初,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次走进了哈巴河东塔勒德墓地的考古现场。遥望东塔勒德墓地,它位于哈巴河县东北约20公里的加依勒玛乡塔木齐村(加依勒玛,哈萨克语,意为“平原、河滩”)附近阿尔泰山前山支脉之间的多条山梁上。墓地被一道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岭分为两个区域:一区墓葬分布在山岭北麓的山梁上,其间有标志明显的近现代墓葬,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麓逐渐降低的起伏山岭;二区位于山岭南麓,集中分布在一道南北向的沙梁上,东侧有修水库修筑的南北向便道,这里的古墓便是由修建水利工程临时铺设的便道而发现的。
    这是哈巴河首次迎来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不用说,大家都心存期待,但也不敢有太高的奢望——阿勒泰地区已经发掘过的古代遗存似乎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出土文物,也没有突出的遗迹现象,这次发掘会带来什么新的惊喜吗?
    第一次发掘,是从一区的古墓开始的,算是一个试探,只需要清理12座墓,任务并不多。最先开始的工作是清理墓葬上方的封堆。所谓封堆,就是墓葬上方用石块和沙土堆筑而成的近似圆形的突起物,墓葬往往位于封堆之下。这种墓葬形式在亚欧草原地区并不少见。
    一区墓葬的封堆都很小,也许是因为上面的石块被后人拿走使用的原因吧。比较有特点的属2号墓、5号墓。2号墓,其岩石块堆积的圆饼状封堆径8米,封堆下有石棺,以五块石板构成石椁,内葬有一儿童,仰身直肢,头东脚西,骨架保存较好。5号墓位于一区西部中间位置,岩石块堆积的圆饼状封堆径7米,封堆下墓口呈长方形,底部见一不完整骨架,按照保存状况推断,原为仰身直肢。除此之外,恰如之前所料,发掘并无太多惊艳之处。
    一波三折的考古发现
    稍作调整后,第二次发掘在7月1日重新启动,这次将要发掘49座墓葬,任务骤增、时间紧迫,但这次人手更多,加之有了第一次的发掘经验,心里倒多了几分踏实。
    最先让人心头一动的是一区32号墓,这也是一座石棺墓,内葬两人,一男一女,虽经过盗扰,大部分骨骼均存在。关键是,第一次在墓中发现了较多的陪葬品!在石棺南壁石板上出土了铜镞一件、金耳环一件,西部出土了金耳环一件;中部出土金箔片数件;西端南部胫骨处出土残朽铁器一件,底部发现有金箔片、金耳环以及残铁器。
    这发现一出,关于出土文物的询问一直没有间断,喜悦、惊奇、关切,纷纷而至,考古工作也逐渐从一区向二区有条不紊的转移,渐入佳境。
    刚刚转到二区发掘1号墓时,一个巨大的惊喜就扑面而来。1号墓原始地表呈现的墓口长近7米、宽约4米,墓口之大令人难以置信!阿勒泰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这么大的墓室!糟糕的是,待到清理墓口时发现,墓口西部的填土异常坚硬,这不是好现象,往往意味着很久之前这座墓葬已经被盗扰过。盗墓贼粗暴地打开墓室之后,将墓室内的宝物掠取一空后,扬长而去,留下空洞的墓室,日积月累之后,经风霜雨雪冲刷,淤积的填土使被盗的墓葬几乎恢复了原样,填土板结在一起,比周围的土壤要坚硬得多。果不其然,墓内空无一物,连骨架都没有,底部石棺也被破坏的仅剩下三四块石板,只发现了些珊瑚,或因太小而被盗贼忽视了。
    
    二区M3墓室底部
    这一结果,即便在预料之中,但也让大家十分郁闷,几乎熄灭了我们对下面发掘的期待,大伙一致得出结论,大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不出所料,接下来的2号墓竟然又是一座完全被盗空的空墓!但话又说回来,考古研究毕竟不同于寻宝,这些遗迹现象本身就是不错的发现,就极具考古价值;而考古的魅力也在于此,在希望中等待,等待着迎来发现或失望,即便失望中,也得到一丝安慰。
    很快,峰回路转出现在3号墓的发掘中。墓葬早年也曾被盗,因此石椁北壁极不规整,多有坍塌。从痕迹判断石椁内部原以木棺作为葬具,木棺应为长方形的箱式棺,现已残朽。墓内原应葬有两人,一为未成年女性,骨骼多已不存;一为成年女性,上身已被盗扰,骨骼缺失严重,下身骨骼保存较好,自盆骨以下均处于原初位置。墓地虽经过盗取,仍留下了不少文物。出土了大量带有蜷曲雪豹图案的金箔饰件、三角齿形金饰带、零星的圆形金饰和大量绿松石珠、玛瑙珠;在盆骨附近还发现了一枚金指环。这么丰盛的出土遗物,着实让队员们惊讶了好长一段日子,感觉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了回报。
    接下来的5号墓和7号墓则无异于锦上添花了。5号墓和7号墓,也都惨遭盗扰,墓中的骨骼都已被完全扰乱,7号墓封堆中部偏西开口处至今还留着一个较大的喇叭状开口盗洞。所幸,两墓中都还存留有大量带有动物纹图案的金箔饰件等文物。
    有这样的遗物出土,理所当然感到兴奋,但心里未免没有遗憾,要是没有被盗会怎样呢?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阿尔泰山盗墓由来已久,十八世纪的时候曾经有一批沙俄军官带队在这里大肆盗掘,以奉献给沙皇,这些被盗的文物多以军官名字命名为某某宝藏。
    古代阿尔泰地区的文化桥梁
    东塔勒德墓地发掘墓葬,共61座,除19座无葬具外,其余墓葬均有葬具,葬具依材质又可分为石棺、木棺两类。石棺墓是新疆北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墓葬类型,流传时间长久。石棺均为长方形,形制又分为两类:一类石棺由4到5块高0.6米、宽0.8米的石板围砌而成,这类墓葬墓坑较浅,石棺四壁高出地表,顶部有石板封盖,共有3座;另一类石棺由多块石板围砌而成,石板低矮,呈长条状,高不足0.5米,多数长约1米,这类墓葬墓坑较深,多在1.5米以上,共有32座。木棺墓有3座,由长条形木板围砌而成。另有4座墓葬,仅墓口封盖有石板。
    谁是这些墓葬的主人?这是一个十分关键却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从墓葬结构、规模等方面来看,当时部族已有等级之分,黄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由此推断,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当时生活在阿尔泰山南麓的游牧人群。经检测分析,墓地6个人骨样本的测年结果主要集中在公元前9世纪末至7世纪中叶,大致相当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正是游牧文化的形成时期。
    
    立体圆形金饰件
    
    
    锯齿形金饰件
    
    
    金花饰件
    辽远的欧亚草原上,以牧业经济为主的文化,存在着众多延宕久远的文化现象,如相似的墓葬类型、器皿形状,尤其是金属器造型及其纹饰在久远的时空中承续不绝,这在民族学研究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东塔勒德墓所体现的考古学文化与东哈萨克斯坦、阿尔赞2号墓、巴泽雷克墓地以及蒙古等周边地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这些或明或暗的联系,似暗示着史前时期,南西伯利亚与阿尔泰山、天山间已有南来北往的文化交流。
    东塔勒德墓地一区2号墓出土的陶罐颈处向内戳出一圈小圆窝,这类特征的陶器见于克尔木齐墓地;5号墓出土了10枚保存较好的柳叶状铜镞,其尾部有銎可插箭杆,这类铜镞在欧亚草原流传广泛,克尔木齐墓地中也有类似出土。
    
    不同类型的铜镞
    20世纪初,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北麓发掘了巴泽雷克、巴沙德勒、图雅赫塔等多处墓地,并将其命名为巴泽雷克文化,年代属公元前8至3世纪。这些墓葬流行随葬装饰格里芬、狮、虎、鹿、羊、鹰纹的木器、毛织品、马具和武器。东塔勒德墓地出土的一些金花饰件以金箔剪刻成变形的动物图案,与巴泽雷克出土的金饰件具有相近的艺术风格。
    差不多同时间,苏联考古学家在萨颜岭图瓦共和国卡兹兰山、乌尤克盆地发掘了多处墓地,将其命名为乌尤克文化,年代属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其中最有名的是2000年至2003年德国和俄罗斯考古学家联合发掘的阿尔赞2号墓,这一大型墓葬地表有石筑封堆、大型墓葬流行落叶松原木搭建的木椁、木椁内及墓坑外封堆内殉葬多匹马,均配备马具;中小型墓葬以石椁为葬具。东塔勒德墓地一区27号墓,墓葬地表有石块、土堆筑的低矮圆锥形封堆,正下方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坑底部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殉2匹马,南部是用木板搭建的长方形木椁,死者直接葬在木椁内。这种些墓葬习俗与萨彦-阿尔泰地区的乌尤克文化墓葬十分接近。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新疆、甘肃东部、宁夏、鄂尔多斯地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来自萨彦-阿尔泰地区文化的影响。东塔勒德墓地可能不但充当了桥梁的作用,并且也是影响力的策源地之一。
    爱黄金的民族
    尽管屡遭盗墓者的毒手,东塔勒德墓地仍出土了25种大约800件金器,是出土文物中数量以及种类都最为繁多的一种,可谓金光闪耀。缘何墓主人对“黄金”这样情有独钟?东塔勒德墓地所在的阿尔泰山,早在中国古代文献《周书》中,就被称为“金山”。大约当时丰富的黄金矿藏,使先民们养成了用黄金装饰自己的习惯;而阿勒泰地区从远久以来就是水草丰美、资源富足之地,人们生活得相对安定、富足,手工业也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东塔勒德墓地所发现的包括金饰件在内的各种文物的做工精美程度来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了高超的手工艺水平。二区3号墓出土的金指环,指环以较粗的金丝弯成环状,环上焊接有戒托,以镶嵌其他物品,戒托周边焊接有金珠,并以金丝做成波折三角,内嵌有绿松石。环上有錾刻的纹饰,变形的4只羊首尾相连,羊前、后肢蜷缩在一起,角紧贴脊背,极为生动。仅这一件金器上就集中体现了拉拔、镶嵌、錾刻、炸珠等金器制作技艺。
    而炸珠作为金银器装饰工艺方法之一,在金器加工技术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距今2600多年。它是将融化的金液投入炭灰或水中,使金液冷凝成金珠,再用金珠装饰于金银器物之上的一种制金工艺。东塔勒德墓地出土的金珠饰件,是这一工艺的最好体现,将五颗金珠焊接成中间空的五边形,三层五边形叠焊在一起,形成玉米棒状金珠柱。这些金饰件,纤巧不过几毫米,能够将如这样的装饰件焊接起来,还要力求造型精巧,足可见当时的冶金技术已相当发达。而依据碳十四数据以及器物、墓葬结构对比来看,这些金器所使用的炸珠工艺应该距今在2800多年以前。
    古代游牧人群使用金器主要用于装饰,它们可能是佩戴的首饰或者衣服上的配饰,东塔勒德墓地出土的金器也不例外。圆形金箔片出土最多,金箔片上都有小孔,有的是一个,位于中间或边缘处;有的两个,对称分布在边缘;有的三个,分布在圆片一半的区域。这也许是出于不同装饰位置的需要而专门制作的,如一个孔在边缘的,可用于肩部或者类似位置的装饰,使其易于迎风飘动,增加炫目效果;多孔的可以固定在统一位置,组成不同图案。
    
    指环
    
    
    金耳环
    以金箔剪刻或者錾刻成动物形状,或用事先做好的模子压印成动物图案,是这一时期金器制作的重要特色,常见的动物形象有羊、鹿、狼等,制作得生动逼真,准确抓住了动物的特征。不妨来欣赏几件东塔勒德墓地出土的动物纹金饰。独特的金箔卧虎饰件,用模具把金箔压成浮雕卧虎状,为达到虎首昂起的效果,相应部位的金箔剪开,再模压成立体虎首;金鹿饰件,以金箔剪錾成回头卧鹿的形象,四肢屈卧,鹿首回望,鹿角形状与一些鹿石中的几乎相同;金狼饰件,以金箔剪錾成狼的形象,狼首低伏,吻部微微向上。造型尽皆简洁有力,富于质朴之美。
    
    金狼
    
    
    回首金鹿饰件
    
    
    绵羊金饰件
    
    
    野猪
    值得一提的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回首金鹿饰件,东塔勒德墓地出土的25种金器中,与鹿直接相关的有2种,这与古代游牧民族对鹿的崇拜一脉相承。由于鹿对人不具威胁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感,更重要的是,鹿不但是古代牧业人群主要的食物来源,并以其迅捷、灵敏的特性,被古人视为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进而将其视为部落图腾。亚欧草原上分布较多的鹿石应该是这一崇拜现象的物化表现,鹿石上鹿嘴常呈現类似水鸟的尖喙状,此种鸟喙造型的鹿,被认为具有引领死者灵魂脱离肉身抵达天堂的神力。在萨满宗教里,鹿也同时与“优良的军马”、“种马”等概念相关,此种文化甚至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在巴泽雷克2号墓葬中,曾发掘出一位保存较好的古代游牧部落首領的尸体,因长期封冻,整个尸身保存完好,甚至连皮肤上的刺青都清晰如新,而鹿正是这位首領身上刺青图案的主要母題。
    
    绿松石羊首
    
    
    蜷曲的雪豹
    
    
    虎逐鹿错金铁泡
    近年来,亚欧草原早期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不同以往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其中发现的金属器的研究最为突出。东塔勒德墓地金器的出土,让我们有机会使这些研究变得丰满起来,借着这些或清晰或隐约的线索,我们得以深入探索阿尔泰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解开亚欧草原早期文化的众多谜团,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将会借此追寻到阿尔泰山的黄金之路。
    (作者简介:于建军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文明》2013年09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