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秦始皇陵丘冢复原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科学画报 高蒙河 参加讨论
过去,老百姓家里有人去世,多是装进棺材,挖坑土葬,填埋之后再用土堆起一个圆顶的坟丘。百姓如此,帝王亦然。去北京明十三陵的人也会看到,那些帝王陵墓的丘冢也大都堆砌成馒头形状。
      把坟丘堆成圆顶的好处多多,譬如下雨时,雨水能顺着圆土包流下去。换句话说,如果把坟头建成平的话,就容易积水而不利于排水了,不便于墓葬保护。
      然而,在更久远的古代是否都是这种情况呢?也不尽然。你像不少帝王陵墓的丘冢,就大多建成平顶的,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便是一例。
    
    不少没到过秦始皇陵的人可能以为,中国第一皇帝的陵墓一定是场景恢弘的,可去了以后一看,常常会失望地说,原来这座巨大的陵墓也不过是像个馒头形状的大土堆啊!
      其实,这是现代的文物保护部门为了防止丘冢水土流失,在上面种植了很多树木的缘故,再加上远观效果,难以看出它原来是平顶的了。
      巧合的是,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1914年,有个法国探险家维克多·谢阁兰曾经拍摄过一幅秦始皇陵的照片。那时的丘冢光秃秃的没有种树,很容易看出上面不但是平顶的,而且中间的腰部还清晰可见一道平直的棱线。
    
 
    无独有偶,现代我们借助飞行设备在空中拍摄的鸟瞰照片上,更是一眼就能看出,秦始皇陵丘冢还是有四面坡状和小平顶形状的堆积,四角的棱线即便到了今天依旧还保存得相当清晰。
    
    上面这两幅记录着历史信息的图片告诉我们,秦始皇陵的丘冢就像一个倒扣过来的巨型覆斗,或一个截锥的方锥体,是一处四面坡式并且中间可能还有阶梯形状平台的墓葬建筑堆积,这用建筑考古学的术语来说,叫做“覆斗型封土”。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测量,发现丘冢的基底是方形的,每边的边长大约350米(大百科考古卷说法,辞海说约500米)。以往常见有文章讲,这座巨大的丘冢原来的高度有115米,但由于常年的风化和水土流失,现在的残高只有70米上下了。但这种说法经不住考证,因为现在陵顶上的平台尚在,表明它原来大概就是这么高,不可能有115-70=45米那么高的落差。所以现在辞海的说法是76米高,大百科考古卷的说法是43米高。这些问题到现在也还谜团未解,有人说是测量基点不一样,有人说是原来的设计建造高度为115米,后因时局动乱,规划数据中的封土高度没有完成建设等等。总之,秦始皇陵的边长和高度,还有不少谜底待考,可以成为一个课题的。
       我们的问题是,秦始皇陵的丘冢建成有棱、有角、有台阶、有平顶的土筑金字塔形状,究竟是何意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考古学研究的杨鸿勋研究员曾经给出过解释,并做过一个复原方案。
      说起来,古人多有死而复生、灵魂转世的观念,死后的陵墓也要模仿生前的生活场景来修建,秦始皇陵墓丘冢自然也要模仿生前的咸阳宫等皇宫的亭台楼榭来造。杨鸿勋研究员认为,秦皇陵的丘冢原来可能是一座三层九阶的大型墓上建筑。
      他根据测量图计算出来,这三层大台每一层高度基本相等,可分为三个等分。换句话说,这三层大台每一层里,还有三层小台,加起来是九层,这是中国数字学上的最大数。秦始皇是皇帝,地位最高,所以是极数,要用九层台。
    
    这样,秦始皇陵丘冢就是在人工夯筑起来的大土台上,建有土木混合建筑物的巨大台榭了。而且,在九层之台的最顶端平台上,还建有为秦始皇亲属和近臣祭祀和长期守孝居住之用的“享堂”,也就是便于祭享之用的宗庙建筑。
    秦始皇陵丘冢的建筑复原是否就是最佳结论呢?其实也不尽然,只能说是比较接近于历史真实的一种方案而已,这就像秦始皇陵墓还有各种各样的谜面一样,让我们接下去再一一道来吧。
    (摘自《科学画报》2014年第7期《公众考古》专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