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这具古尸缘何500年不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科技日报 宗 禾 参加讨论

    ■新闻缘起
    日前,江苏泰兴出土了500年前不腐男尸,享年56岁。这具男尸在一座浇浆墓内发现,出土后居然连一片趾甲都不少,而且胡须也没有脱落。据悉,江苏泰州已出土5具不腐古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墓葬均是密封性极强的浇浆墓,阻止了微生物和细菌入侵并腐蚀尸体。
    经历了530年,江苏泰兴一座浇浆墓中出土的明代中期男尸,竟然连趾甲都一片不少,干瘪的皮肤虽然已呈棕黑色,但仍略有弹性,唇边和下颌的胡须虽然变得灰黄卷曲,却没有脱落。
    几天前,当这具古尸从棺木中取出时,其完整程度令考古人员倍感惊叹。为什么这具明代古尸500年不腐?古尸的主人何许人也?为什么女尸只留下骨骼,而男尸却肉身不朽?目前,考古人员已对棺内液体进行取样,希望通过科学化验,破解古尸不腐之谜。
    
    
    
    
    ——惊叹——
    女尸只剩一堆骸骨,男尸皮肤、眉毛都在
    去年12月起,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和泰兴博物馆在黄桥镇一处房地产工地,共发掘了17座明代家族墓,均属于当地望族,保存最好的是其中的张氏和何嵩两座浇浆墓。这两座墓于今年春节前被运到南京博物院茅山考古实验室,这也是江苏省首次进行实验室考古。
    参与发掘的泰兴博物馆程鹏介绍,根据墓志铭和家谱显示,两座墓葬的主人是叔嫂关系。张氏死于1509年,享年75岁;何嵩死于1484年,活了56岁。
    首先被打开的是张氏墓。张氏墓棺外有椁,椁外包浆,包浆外砌砖室,砖室外再包浆,五层防护极其坚固,打开时甚至需要动用切割机。虽然这座墓完好坚固,张氏全身的5层衣物也完整无缺,但却只剩下一堆骸骨。而随后打开的何嵩墓,却让考古人员惊呆了。
    墓主何嵩穿衣戴帽平躺在棺材里,脸部成了木乃伊一样的黑褐色,虽然脂肪肌肉都已消失,但皮肤完整,眉毛和胡须都在。棉布做的长袍、夹袄和裤子等韧性很好,解开系扣毫无问题,就连纸钱都可以整沓取出。
    ——疑问——
    明代何嵩怎么“请”出棺?
    让考古人员作难的是,何嵩穿戴整齐后身高接近1.8米,然而因为棺材仅能容身,操作空间狭小,怎么把沉睡了530年的何嵩“请”出棺材成了难题。何嵩墓仅有棺、椁和包浆三层,且浇浆层已被施工机械抓破。后来考古人员在棺材底部的四角打入木楔,撬开底板与边框,再把边框整体抬走,剩下尸体平躺在棺板上。
    接着考古人员解开何嵩前襟的衣带,并脱去鞋和袜子,发现何嵩的脚部完整无缺,连趾甲都一片不少,就连含有内脏而最容易腐烂的胸腹部,也只是腹部析出的脂肪形成一片白色蜡状物。
    虽然出身当地名门望族,但何嵩墓和家族其他墓葬一样实行薄葬,考古人员在他胸口衣服内取出一个巴掌大的布包裹,里面装着一把木梳和一把篦子,还有一根棉线绑着的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牙齿。来自泰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初步认为,这应该是何嵩的牙齿,当地有把自己掉下的牙齿收藏好随葬的风俗。
    何嵩曾为南京“七品芝麻官”?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马永强队长介绍,一般来说,古墓都在现场直接开棺,但其中两座浇浆墓难住了考古人员——它们的封闭性特别好:稍大的古墓,一共分为4层,最外层是砖头,其次是浇浆层,再往里是木椁,最后才是棺。而稍微小一点的古墓,为三层浇浆墓,最里面是棺,中间是椁,最外层是浇浆层。“所谓浇浆墓,就是指中间的浇浆层。它是用糯米汁、蛋清和石灰等搅拌而成,这些古法制作的特殊材料,使得棺椁被封得严严实实,500多年过后,它们的硬度堪比水泥。”
    马永强介绍说,他们在现场找到了墓志。大的浇浆墓,墓志上写着:“明故何孺人张氏之墓。”通过正文可以得知,墓主张氏是泰兴人,她的父亲是扬州卫指挥,她的老公何峦,曾在四川叙州担任过山西道监察御史。
    而稍小一些的浇浆墓,墓主叫何嵩。因为儿子何椲显贵,何嵩被追赠为正七品的应天府推官。在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
    据记载,泰兴历史上有张、何、丁、韩四大望族,这两座墓就是家族联姻的见证。
    棺液能否破解这个埋藏500年的秘密?
    更令考古人员注意的是,张氏墓和何嵩墓内都有棺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黑色。在考古人员看来,这两种棺液的差异也许就是尸体不腐的终极奥秘。“我们将采用化学、光谱、医学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也许可以破解一个埋藏了500年的秘密。”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所长万俐说。
    万俐表示,张氏墓棺材上盖有一幅写有墨字的纺织品,这种写着墓主生平和事迹的文物叫做“铭旌”。“现在这幅铭旌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我们将采用红外线拍照和拉曼光谱扫描技术,使肉眼无法辨别的字迹变得清晰起来。”
    现在,鉴于何嵩墓的外椁是香樟木材质,具有防虫防腐的功能,但棺的材质尚不明确,技术人员将提取木材切片,与木材样本库进行比对,确定树种。“也许这种木材也藏着防腐的秘密。”万俐说道。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考古中最难保存的就是纸张、纺织品、竹木器和尸体等有机质文物。“野外环境下,光照风吹都会给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纺织品可能迅速变黑变脆,纸张甚至可能在几分钟内灰飞烟灭。在实验室考古就不同了,温度湿度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控。”
    ——猜疑——
    不腐秘密或与当地独特葬俗有关
    尸体历经500多年而不腐,堪称神奇。在江苏,泰州是出土古尸最多的地区,且均集中在明代中晚期。泰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徐蕃夫妇、2002年的刘鉴,还有2011年一位无名女性,加上此次的何嵩,泰州已出土5具古尸,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是浇浆墓密封性相当强,使尸体处于封闭状态,阻止了微生物和细菌入侵并腐蚀尸体;其次是埋藏较浅且地点较高,基本不受地下水位影响,虽然地表水会渐渐渗透进浇浆中形成棺液,但过程缓慢量不大,且浇浆中石灰的过滤使得水具有弱碱性,有利于尸体保存;再次前四具干尸的棺木均用柏木,柏木不仅木质坚韧,而且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再加上棺内放置的香料,进一步强化了杀虫、抗菌及防腐作用。
    在王为刚看来,导致当地古尸不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独特的葬俗。明代泰州,去世的人要在凉爽通风的祠堂里停枢数月至数年,尸体下还要垫上厚厚的棉被、草纸和灯心草,有很强的吸水、吸油功能,这就使得尸体下葬前就开始木乃伊化。
    为什么张氏只留下骨骼,而何嵩却肉身不朽?程鹏表示:“张氏阴历三月六日去世,处于春夏之交,温暖湿润,而何嵩阴历十月十五日去世,已经入冬,寒冷干燥,更利于尸体保存。”
    林留根称,如今发掘至此告一段落,古尸被泡在福尔马林中暂时保存,与此同时,科技考古鉴定和保护工作则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