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临漳邺城“龙树背龛”式佛造像被称为“邺城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燕赵都市报 陈正 参加讨论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一次发掘造像2895件(块),震惊世人。经考古专家研究,佛造像数量众多,级别史无前例,其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称为“邺城模式”。 
    临漳境内邺城曾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朝代都城,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誉。据史料记载,东魏、北齐时期,统治者尊崇佛教,邺城作为全国佛教中心,当时有寺院900所、僧尼8万余人,为中国佛都。
    2012年3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抢救发掘一处佛造像埋葬坑遗迹,出土佛造像2895件(块)。根据粗略统计,有题记的造像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是汉白玉造像,少数为青石造像,时代跨越东魏北齐至唐代初期,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造型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北朝、隋朝、唐初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北齐佛教造像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何利群博士介绍,出土佛像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其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以菩提树作为一个背屏,用镂孔透雕的技术,雕刻有中国式的龙缠绕在树干上。多数佛造像还具有“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的特点,衣服紧紧贴在身体上,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人体的美感更为突出,中国古代文献上叫做“曹衣出水”。这种形式源于印度,然后又结合了邺城当地的以菩提树作为背屏,以镂孔透雕技术来表现它各种形式的,这为邺城的一种造像的新样式,称之为“邺城模式”。这些佛造像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 从临漳县文物旅游局获悉,该县投资1亿元兴建的邺城佛教造像博物馆正在陈布展,作为一座以佛造像为主要收藏、展览对象的博物馆,用于保护和展示这批珍贵文物,进一步弘扬邺城佛教文化,提升邺城文化知名度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