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宁杭高铁江苏段考古发掘工作纪实——写在宁杭高铁通车之际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吕春华 参加讨论

    宁杭铁路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长三角城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宁杭铁路江苏段工程全长145公里,穿越南京江宁区、溧水县、镇江句容市、常州溧阳市、无锡宜兴市等地,其建设对加强区域经济合理分工布局,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使上海、南京、杭州任意两地之间均能实现1小时到达,从而真正形成以三地为中心的长三角“一小时都市交通圈”。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同时,我们不禁回想起2008年的宁杭高铁考古工作。基本建设,考古先行,2008年7月至10月,根据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江苏省文物局委托南京博物院组织考古队伍对该项工程江苏段占地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查宽度平均18米,调查面积为2.61平方公里。在铁路沿线共发现29处文物点,其中28处地下文物、1处地面文物。随即发掘单位申请考古发掘执照,对地下文物进行了考古发掘,由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对地面文物进行了维修保护。
    宁杭高铁江苏段的考古工作情况 
    江苏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其中南京、镇江、无锡、宜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地区地下和地面都遗留有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旧石器时代在南京汤山发现的“南京直立人”,说明距今三四十万年前人类已在江南地区活动,并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石器时代分布于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太湖西部宜溧地区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大量的玉石器在全国独树一帜,以宜兴骆驼墩遗址、溧阳神墩遗址尤为重要。商周时期发现于苏南地区的土墩(或石室土墩)墓以及湖熟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数量巨大,在全国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中出类拔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坛、句容土墩墓群考古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句容即将建成江南土墩墓博物馆;无锡鸿山越国土墩墓考古荣获“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京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时期的都城,为六朝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六朝高崧家族墓地、六朝钟山坛类建筑遗存分别被评为“1998年度、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都出土过大量重要的珍贵文物。明清以来,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留下了大量王室贵族的文物古迹,出土了品类众多的文物珍品。除丰富的文物资源外,句容、溧阳和宜兴还具有享誉全国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胜地:句容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佛教圣地宝华山和南朝陵墓石刻闻名遐迩;溧阳的天目湖风景区、中华曙猿化石地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是溧阳旅游的首选;宜兴喀斯特地貌奇观善卷洞将会带你走进一个仙境般的神奇世界。
    此次宁杭高铁工程调查发现的29处文物点,有西周至春秋古墓葬、六朝墓地、宋、元至明代墓葬、春秋时期土墩墓,也有湖熟文化遗址、明清窑址、清代古建筑等文化遗存。整个考古发掘工作由江苏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实施,委托南京博物院牵头并主持考古发掘工作,南京、镇江、无锡市文化(文物)局分别负责当地宁杭铁路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就是在此次考古工程中,我省首次引进考古监理制度,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负责宁杭铁路文物保护的监理工作,独立负责业务和经费监督责任。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无锡考古所、徐州博物馆,江宁、溧水、溧阳、宜兴、仪征博物馆和文管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组织的10支考古队,80余名考古队员紧锣密鼓的先后进入考古一线,进行抢救性科学考古发掘和地面文物维修保护工作。
      考古工作成果与发掘工作经验 
    此次考古共发掘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10座,商周时期湖熟文化遗址3处,六朝时期家族墓地(墓葬)15处30余座,六朝窑址1处,隋唐明清时期墓葬10余座,明清时期紫砂窑址1处,原地和异地保护地面文物2处。勘探面积达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出土铜器、玉器、金器、陶器、原始瓷器、瓷器等各类重要文物和标本1000余件。
    本次考古最重要发现为宜兴境内商周时期的石室土墩墓和六朝时期的家族墓地。
    石室土墩墓和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土著文化遗存,与吴越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宜兴境内此类遗存数量巨大,分布密集,交错并存,与历史上吴越两国的长期战争,边界疆域不断进退变化关系密切。此次宁杭铁路考古在宜兴境内已发掘石室土墩和土墩墓5座。
    紫云山北麓山前高地上的新街百合村1号石室土墩墓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并首次在石室土墩墓中发现环绕着中心主墓具有向心结构的石堆类祭祀遗存,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此次沿紫云山北麓在宁杭铁路1公里的范围内共发掘六朝时期的砖室墓20余座,出土六朝青瓷器、陶器、铁器等文物多件。墓葬群呈东西向排列,每隔数十米到百余米为1处,时代从东吴一直延续至南朝,按照墓葬形制、排列规律、出土随葬品及少数有纪年的墓葬等因素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墓葬呈现家族墓葬的排列特点,从2座至9座数量不等。在已发掘的7处墓地中,以四区、五区的墓葬最为重要。两处墓葬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11座墓葬由东向西的时代排列顺序,最东面的为东吴时期,依次为西晋、东晋、南朝。家族墓葬的特征十分明显。
    2009年12月,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了宁杭铁路考古发掘总结验收会,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铁路沿线各市文物局领导、主持及参加发掘工作的项目领队及业务骨干、考古监理单位、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宁杭铁路建设单位代表共同出席了会议。验收专家认为:该项发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能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来操作,发掘工作规范有序,显示了考古队伍的敬业精神。两项工程的考古均有新的发现,为湖熟文化、六朝文化、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特别是宜兴紫云山庄墓群的发掘,对研究西晋周处家族墓葬及江东世族的葬俗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其次溧水二塘头遗址、赵家边遗址、溧阳水西土墩墓的发掘等,不仅及时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取得了考古学研究上的重大收获,充分体现了基本建设工程中考古工作的课题意识。
     考古工作的社会影响及重要意义 
    此次考古实现了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双赢,使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宁杭高铁通车,实现了南京与杭州一个小时的跨越,六朝古都通往人间天堂的路不再遥远。我们可以想象,在南京斩一盘盐水鸭,坐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轻酌慢品。在杭州下班后乘晚班高铁到南京逛夫子庙,泛舟秦淮河品尝秦淮小吃。周末,到宜兴逛逛善卷洞,带上一把紫砂壶,或到溧阳看看南山竹海,品尝正宗的天目湖鱼头,亦或到句容宝华山胜境避暑消夏,消除一周的疲劳,而这一切都已不止是想象,是我们可以幸之所至的现实。在这高速发展的交通背后,凝聚着多少考古人的辛劳与汗水,考古工作者同样是高铁的见证者,是筑路人,这是我们每次乘坐高铁都不禁感叹的事。宁杭高铁的开通,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增添了新的实物和亮点,使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在高铁的飞驰声中相映成趣、和谐共生。(作者单位:江苏省文物局)
    (《中国文物报》2013年8月16日7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