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大夏石马古朴庄重 成赫连氏大夏国唯一遗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广州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西安碑林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公元424年赫连氏大夏国的遗物——大夏石马。
    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王朝国运短暂,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24年,而这件刻有大夏国年号的石马是至今唯一有文字刻载能够证明大夏王朝的实物,其文物价值不言而喻。据史书记载公元418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北靖边县境内),封其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南都长安,居于汉长安城宫室内,而这件大型的石马应是其宫苑石刻之一。上世纪中期,美术考古学家王子云与何正璜等先生在汉城遗址考察时,发现了此石马矗立于汉长乐宫遗址内的查家寨村农田中,时称“汉城石马”,在何正璜先生的考古游记中曾撰文记述。1954年初夏,由西北历史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们将其征集并入藏馆内。
    这座昂首正视的石马,头高约2米,全身长2.25米,呈站姿立于阴刻有云纹的底座之上。前腿间下部刻有隶书铭文“大夏真兴六年岁在甲子夏五月辛酉……大将军……造”等,后腿间雕刻似山石状。
    王子云先生曾记述这件石马“造型质朴、古拙,与西汉霍去病墓的几件石马,特别是《马踏匈奴》所表现的遒劲刚健的风格,颇为接近。由于马腹下是一个空隙,雕刻者为了保持四腿的坚固,所以前后腿雕成两个屏壁,这种巧妙的安排,在当时说来,是很进步的”,这段对大夏石马艺术价值的评价足以说明它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匹石马尾部残缺,头部略低,马颈直立,和头部形成55度夹角。前腿并直,后腿微屈,右后腿作曲蹲状,腹部底下连接基座部分做镂空处理。两前肢之间为实体并做“钟型”造型处理。两后肢之间同样为实体,表面刻有装饰纹样,造型质朴古拙、遒劲刚健。以硕大的花岗岩雕出一匹战马,庄重沉稳、浑然雄厚。
    石刻马造型艺术非常明显地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表现手法,从大处着眼,循石造型使其神态毕肖,生动异常。充分地运用线刻、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处理手法, 整个雕塑以圆雕的形式出现,但在表面做了大量的线刻以及浅浮雕处理,既保持了雕塑的厚重感和饱满感,又具有一定的绘画效果和装饰效果。
    大夏石刻马造型明显地继承了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的造型艺术形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造型形式和表现手法。比如,同样采用直立式造型样式,但是在腹部连接基座部分进行了大胆取舍,做了镂空处理,这就使得整个雕塑更加通透和轻盈,使马的形体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
    石马的躯干并没有做太大的动态处理,这种形式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中有着森严的制度,一般石刻都是直立形式,显得格外的恭敬、谦逊和肃穆。(文: 记者金叶  资料提供:西安碑林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