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2003年西文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华文史网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 参加讨论

    2003年西文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论    文
    一、总论
    中国国际关系中的制度、帝国与国家
    中国全球化中的民族主义和泛民族主义
    在柳条边之外:满洲与中国在亚洲腹地的边疆史
    大梦醒来已是近代:晚清中国的传统故事
    石油与沃野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奔赴青海
    二、政治、法律
    失败的教训:义和团事件后清政府的转变
    打破传统的束缚:1905——1906年的官制编制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重建
    无赖翻身:清末新政与中央政府低层人员地位的转变
    废除“酷刑”:重新评价清末新政法律改革的中国根源与长期效果
    通奸罪在晚清的法律改革中:道德说教和法律原则
    为20世纪培养“德才兼备”的官员:清末新政时期的话语与实践
    1905年的俄国革命与中国知识分子
    休戚与共的共产主义:俄国与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
    “地方主义的趋向”与“地方认同”在帝制中国晚期
    华北农村的权力、话语与合法性:19世纪一二十年代获鹿县村公所领导权的争夺
    娟妓税与民国时期地方政府的建设
    在江南闹革命:共产党与长江三角洲农村地区,1927—1945
    近代中国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重庆的急需:中国国有兵工厂工人的流动与反抗,1937—1945
    三、军事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军事抵抗:以北岳和冀东根据地为例
    香港与华南共产党游击队的抗日活动,1937—1945
    游击战、运动战和根据地战在东北战场上共产党军事行动中的作用
    四、经济
    中国农村的非工业化:手工业与四川夹江的发展,1935—1978
    在福建的森林中塑造国家:中国的森林政策与人工造林的努力,1911—1937
    两次大战之间的中国粮食贸易网络,1918—1936
    中国的银本位经济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革命中国的金融战(1949—1950):陈云、南汉宸和中国人民银行
    韦伯的一种模式运用于研究晚清会计学的迟缓现象
    买办、公司结构和英国贸易公司的“重建”:约翰·斯戚尔公司在20世纪初的中国
    扬州的“近代性”:时尚和消费在19世纪早期的世界
    进口与工业化:中国反对美国面粉进口的运动,1895—1910
    五、社会
    肺结核、住房与殖民政府:1900—1950年间的香港
    流动、身体和表演:介绍新生的大众文化在20世纪早期的东亚
    透过血缘关系观察社会变迁:1789—1909年间的辽宁农村
    历史的方向与中国妇女
    变化中的女权主义:中国文化、思想与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复兴“贤援”传统:1898年维新运动中的妇女
    体现现代性:民国时期的新女性和摩登女郎
    同情的限度:国际女权主义者与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婢女”解放运动
    界定/抵抗现代性:上海早期新闻媒体中的妇女,1872—1915
    皇帝的设计
    服装演变史
    “跳戏”的消亡:中国西北的礼仪戏剧
    台北盆地的妇女与茶
    通过身材显示旗袍:晚清上海的时尚与认同
    妇女的“政洽准确”服装在20世纪初上海的演变情况的可视证据
    流行的式样:中共革命文化中的女性美
    锅台与寺庙:描绘帝制中国晚期女性的宗教信仰,1550—1900
    劳改营在山东省的出现
    知识分子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失业知识分子登记行动的重大影响
    兴与衰:华南本地穆斯林史
    鸦片在中国的社会生活,1483—1999
    上海野蛮人
    六、思想、文化
    “早期现代性”的分期观点和帝制中国晚期思想史
    中国现代化的多面性:五四运动研究的新动向
    挑战天命:近代中国的民众抗议
    “西学”对应“中学”:中国自然研究的变化特性,1850—1930
    明清时期医疗指导与普及
    一百年来的中国心理学发展
    古老的神话成为新历史:梁启超“新史学”的建构材料
    惊人的对称:20世纪中国的未来小说
    《照世杯》(3)和帝制晚期叙事中的界线问题
    培养学者而非政客:尊经书院与19世纪晚期汉学引入四川
    世纪之交的佛教中国
    作为华北一个村庄本地宗教核心的蚕姑奶奶崇拜:河北保定直务营(音)实地研究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博物学家在中国:科学与非正式帝国
    东方主义知识与社会理论:中国与欧洲概念的东西方差异,1600—1900
    七、中外关系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话语
    发掘治外法权:作为上海会审公廨原型的“理事同知”安德鲁·杰克逊政府与东方,1829—1837
    军帽、剑和小小的基地:英国、加拿大与1941年香港的陷落
    军官、绅士和小偷:1903—1904年荣赫鹏出使西藏时期对寺庙的劫掠
    与远方的国家讨价还价:美国公民身份在中国的条约口岸,1844—1942
    美国的民主观念与中国的政治思维:跨文化的分析,1912—1949
    创造梦想:1948年一次流产的中美积石山探险
    美国的华人:历史叙述
    日本帝国主义与蒙古的佛教,1932—1945
    伊能嘉矩的“台湾史”:殖民人种学、启蒙使命和在东亚的生存奋斗
    慈善的帝国主义者:美国女性传教士在20世纪初的中国
    从东方人到想象中的英国人:巴格达裔犹太人在上海
    八、人物
    男性女权主义与妇女的主体意识:章锡琛、陈学昭与新女性
    塑造领导人配偶的角色:蒋介石夫人宋美龄
    内藤湖南(1866—1934)与中国历史学
    弗兰克·卢蕾洛与西藏的英语学校,1923—1926
    罗素与数理逻辑学的入传中国
    史迪威批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国民党与盟国
    司徒雷登与中日战争
    孙中山的世界观与外交政策:国家及全球意义
    新儒学与中国的民主化:张君劢的思想和困境
    著    作
    一、总论
    20世纪的中国:新论
    旅游者的中国史
    20世纪中国:中文、日文和西文相关论着目录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及其各种历史
    香港的陷落:英国、中国与日本的占领
    中国与澳门
    二、政治、法律
    布道团、民族主义和帝国的终结
    起义与革命:1800至2000年间的中国
    空虚的帝国:佛教艺术和政治权力在清代中国
    义和团之战的起源:多国研究
    晚清中国(1861—1910)的现代化与明治日本(1868—1912)
    平民和贵族:西藏的世袭等级
    国民党中国边疆问题再考察:以西藏为例,1928—1949
    台湾政治史
    1947年5、6月间中国发生的系列事件
    在同化与独立之间:台湾人遭遇国民党中国,1945—1950
    三、军事
    战争与民族主义在中国,1925—1945
    决定性的遭遇:中国内战,1946—1950
    毫无希望:1941年香港的防御
    中国的海军陆战队:一位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
    历史教训:中国人民解放军75周年
    中国战争日记(法文)
    滇缅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缅印战区的英雄故事
    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战略进攻:1945年的八月风暴
    四、经济
    经由北京回到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从纱厂到商业帝国:近代中国地区性企业的出现
    古登堡在上海:中国的印刷资本主义,1876—1937
    南海贸易:中国早期的南中国海的的商贸活动
    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企业家、职业管理者和中国的银行发展,1897—1937
    乱世的信用:民国时期天津的金钱、银行和政府——社会关系
    近代上海银行史:中国金融资本的沉浮
    中国海关和中国的贸易统计,1859—1948
    华人商业在马来西亚国家建立过程中的角色,1882—1941:以吉打州与槟榔屿为例
    五、社会
    中国:民间法律、习惯和风俗史
    帝制中国晚期华中地区的新年庆典
    清末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社会研究,1843—1912
    驻沪记者:上海革命前夕照片集
    镜头中的妇女:一百年来中国电影中的性别与民族
    一百年来九龙的道路和街巷
    中国人心目中的家庭和政府,1915—1953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运动和异端
    驱魔和金钱:帝制中国晚期的五猖神的象征世界
    林则徐留下的问题: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福建省的鸦片贸易和禁烟行动
    海上浮萍:帝锚中国晚期华南的海盗和水手
    作为中国人:来自移民的声音
    一个新世界中的新文化:五四运动和新加坡的中国移民,1919—1932
    在美国的大门口:排华时期的中国移民,1882—1943
    美国华人史
    六、思想、文化
    站在历史对立面的证人:20世纪中国的文学、电影和公论
    20世纪中国的生物学和革命
    香港海洋科学史,1841—1977
    虚构的作者与虚幻的读者: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
    文风问题:近代中国的文学团体和文学杂志,1911—1937
    休闲故事:20世纪中国的通俗小说
    事后的印象:100年来香港新闻图片
    点石斋画报:上海的城市生活,1884—1898
    中国的钱包:清代的刺绣钱包
    沪剧:近代上海的传统戏剧
    英文课:帝国主义教育在19世纪的中国
    七、中外关系
    中国揭开面纱:西方世界接触天朝上国
    与中国相遇:商人、传教士和大清官吏
    西方人在中国:自古至今的探险和贸易史
    洗劫颐和园: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法语)
    圣经与枪炮:基督教在华南,1860—1900
    援助中国(1937—1949):被遗忘的运动
    英国的对华政策和鸦片危机:在毒品、暴力和国家的荣誉间寻找平衡,1833—1840
    1800年以来的英中关系:战争、贸易、科学和管理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华北,1894—1942
    希姆莱的圣战:1938年纳粹探险队进入西藏的真实故事
    法国驻华外交领事机构与人员手册,1840—1911(法语)
    清代中国与荷兰关系史。1644—1911
    熊对龙的关注:18世纪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认知与俄中关系的发展
    苏联、香港和冷战,1945—1970
    日本帝国与亚洲的国家认同,1895—1945
    主权与实质:“满洲国”与东亚式的近代性
    日本满洲的生成,1904—1932
    访问“满洲国”和会见末代皇帝
    日本帝国在中国的困境:天津事件,1939—1940
    18—19世纪中印互动学术研讨会:帕西人、亚美尼亚人和穆斯林在澳门、广州和香港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的原教旨主义运动,1920—1937
    女性传教士:性别、专业精神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基督教使命概念
    中国开封的犹太人:历史,文化和宗教
    从巴比伦河到黄浦江:一个世纪以来西班牙与葡萄牙籍犹太后裔在上海的生活
    俄罗斯和中国游记(德语)
    八、人物
    出使中国:蒋介石军事顾问回忆录
    合肥四姐妹
    帝国造就了我:一位漂泊在上海的英国人
    中国之友:路易·艾黎的神话
    最后的皇后:中国的母龙
    细看蒋介石
    蒋介石:中国的总司令和他失去的国家
    间谍首脑:戴笠和中国特务机关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
    中国日记:1932年乔神父游记(法语)
    从列宁主义原则到社会主义法律:彭真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行政权力
    宝贵的火焰:陆嘉德与中国革命
    早期中国革命中的美国编辑:约翰·威康·帕沃与中国评论周刊/月刊
    (资料来源:《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6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