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犀毗是带钩的名称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王仁湘 参加讨论

    带钩的名称,由文献和器物自铭看,古代一般称“带钩”,或省称作“钩”。但下列名称也曾被认为是带钩的异名,散见于各种古籍:
    鲜卑。《楚辞·大招》提到鲜卑:“小腰秀颈若鲜卑只。”,这里的鲜卑,自然不是古代族名上的鲜卑。汉王逸注云:“鲜卑,袞带头也,言好女之状,腰肢细少,颈锐秀长,靖然而特异,若以鲜卑之带约而束之也。”洪兴祖补注说:“《前汉·匈奴传》:‘黄金犀毗’,孟康曰:‘要中大带也’,张晏曰:‘鲜卑郭洛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师古曰:‘犀毗,胡带之钩,亦曰鲜卑。’”王逸说鲜卑是袞带头,并未明言是带钩,而颜师古直接说犀毗即胡带之钩。彼带钩是否即此带钩,从这番话里也并不能确认。
    《东观汉记》卷八记,邓遵破诸羌,“诏赐金刚鲜卑绲带一”。按颜师古的说法,“鲜卑”自然就是“胡带之钩”。
    犀比。《楚辞·招魂》中的“晋制犀比费白日些”,王逸注“犀比”为赌具。阮元认为犀比就是带钩,他说“犀毗、鲜卑、犀比声相近而文互异,其实一也”。班固《与窦宪牍》说:“复赐固犀比金头带”,他所说的犀比也被认为指的是带钩。
    犀毗。《汉书·匈奴传》有“黄金犀毗”一语,颜师古注“犀毗”为“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明人都穆解犀毗说,“毗者,脐也,犀牛皮坚而有文,其脐四旁如饕餮而对,中一圜孔,坐卧磨砺,色甚光明。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曹操以犀毗与人一事,是也。”这显然是一种附会之说,是不解而硬为之解。
    胥纰。上引《史记·匈奴传》中“黄金胥纰”一语,司马贞《索隐》说,“《汉书》见作犀毗,胥、犀声相近,或误。……延笃云,胡革带钩也,则此带钩亦名师比,则胥、犀与师并相近而说各异耳。”这是将几种名称看作是一回事,认为指的都是带钩,是胡人所用所说的带钩。
    师比。《战国策·赵策》说,“赐周绍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延笃云,“师比,胡革带钩也”。颜师古引此以证《史记》,已如上述。
    私纰头。《淮南子·主术训》说,“赵武灵王贝带鵔鸃而朝。”高诱注:“读曰私纰头,二字三音也,曰郭落带系桃镝也。”王国维《胡服考》以为冠名,而非带钩之名。高诱的话让人很不明白,不过它说出了“私纰头”一名,与犀毗、师比倒可能是一个名称。
    上述这六个有点奇怪的名称,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所指为一,就是带钩,可以“犀毗”或“鲜卑”作为代表称名。
    张宴注犀毗(胥纰),认为即鲜卑,并且说“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对于这一句话,今人有几种不同的断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断为“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即理解为“鲜卑是郭落带上瑞兽的名称”。包尔汉、冯家昇、江上波夫主此说。
    第二种,断为“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从语音学角度考察,鲜卑即满语Sabi,为祥瑞神奇之意。郭落,通古斯语对音为Kwuklak,为兽之意。鲜卑郭落带就是“瑞兽之带”。就像白鸟库吉所说,“鲜卑郭落”为胡语,而“瑞兽”为其汉译。日本学者多主此说。干志耿、孙秀仁赞同鲜卑郭落带为瑞兽带的说法,他们进一步指明瑞兽就是驯鹿。郭落即鄂伦春人的“沃列恩”—驯鹿。不过因为带钩上罕见驯鹿图像,所以他们认为“鲜卑郭落”指的是透雕牌饰而非带钩,考古上所见的三鹿纹饰牌即为贴附于“鲜卑郭落带”上的饰件,缀有此类饰牌的腰带,就是“鲜卑郭落带”。这是目前为止最新颖的一种解释。这里的两种说法虽然都有可取之处,可是如果按这样的理解回头再读张宴的话,就觉得很不通达了,这无异于把“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解作“瑞兽带,瑞兽名也”,这就太费解了。
    第三种,认为“犀比”或“郭落”并不就是直指带钩,而是指带钩的产地和品种,犀比、鲜卑都是指“鲜卑式带钩”,产品以产地为名。这似乎是把张宴的话理解为:“鲜卑族郭落带,瑞兽名也”。这样似乎能自圆其说,但也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鲜卑既与犀比、师比“总一物也”,就是说它是同一类器具,是带上之物,所以才能以其赐人。如果只作“祥瑞”解,赐师比、赠犀毗又当作何解释?
    关于“郭落”一名,1929年伯希和发表文章论王国维《胡服考》时,指出它是quraq的对音,是突厥语的“革带”。这样,“鲜卑郭落带”就是“鲜卑带”了,不过古今语音对比变化很大,这也许是一种偶合。更重要的是,这也没有完全解决“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的问题。
    “郭落”除了见于张宴一语,还见于《淮南子》高诱注。高诱的意思大概是说私纰头就是郭落带,原文不顺,可能错简有误。另外还见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注引鱼豢《典略》云:“文帝尝赐(刘)桢廓落带。”廓落当是郭落的异写。那么,这郭落带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很怀疑这郭落带,可能就是文献中更多见到的“钩络带”,如: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曰:“先是童谣日,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钩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钩络带。”
    《太平御览·卷六九六服章部》引《吴书》曰:“陆逊破曹休于石亭,上脱御金校带以赐逊,又亲以带带之,为钩络带。”
    晋张勃《吴录》的解释是,“钩络者,鞍饰革带也,世名为钩络带”,并云“吴时外国传曰,扶南人悉著钩络带”。
    鱼豢《魏略》曰:“吴时外国传大秦国皆著钩络带,扶南人悉著(钩)络带”。
    从以上所言钩络带可以看出,所指多是“校饰革带”和“鞍饰革带”,应是以带扣为卡,带扣是附有舌的方环或圆环,亦即《后汉书·舆服志》和《隋书·礼仪志》所说的“带鐍”、宋陈祥道《礼书》中的“钩”。如此说不误,则这种钩络带—郭落带就不是附带钩的革带,一般应是指带扣革带。王国维已经指明这一点,认为郭落带与钩络带本是一回事,“胡名则谓之郭落带”。
    郭落带既为钩络带,那么鲜卑或犀比、师比显然就是带上的带扣了,也就是王逸说的袞带头、班固说的金头带之头,不是指的带钩。秋山进午近年来发表了类似看法,也认为师比不是带钩,否定了江上波夫师比和带扣配件有关,师比就是动物纹带钩的说法,但他又认为师比包括长方形透雕牌饰在内,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带扣早先用于马骑的束带,后来转用在人束腰的带上,难怪王国维主张于鞍制中求带制了。带扣在我国北方的两汉和更早的时代流行,正如张宴所说:“东胡好服之”。
    这种带扣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则大量见于两汉以后,用于马具的带扣似可早到春秋时代。如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楚国墓地,出土了29件铜带扣,它们分别放置在有陪葬车马坑的墓室内,正是马具无疑,并不是为人所用的。魏晋以后,带扣大量用于武士束带,考古发现的这类武士俑极多,身上挂甲束带,都用带扣。
    绕来绕去讨论了一番,知道了鲜卑郭落带就是有带扣的革带,如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所说:“郭落带一名鲜卑带。”这鲜卑本不必作“祥瑞”解,也不是专指青铜透雕牌饰,应是指的“胡革带钩”,就是环状类带扣。无论王逸、延笃、颜师古、司马贞等所说都是一致的,都以为鲜卑就是胡革带钩,说明这种“钩”与周汉带钩是有区别的,而束带的功用则完全相同。
    说到这里,回头再读张宴的话,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解说:
    “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
    即是说,鲜卑就是郭落带,以瑞兽为名,东胡族喜好服用这种带扣革带。在东北地区以至西伯利亚出土的带扣很多都以兽纹为饰,各式带扣当时大概便以瑞兽为名,以示与带钩相区别,也与中原的带扣相区别。
    这样说来,“犀毗”或是“鲜卑”,并不是中原带钩用过的名字,它是“胡革带钩”的名字。这“胡革带钩”,不是带钩,而是带扣,而且是胡人带扣。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报》2012年2月3日6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