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明史》卷320,《朝鲜传》。 [2]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1,《朝鲜》。 [3] 任桂淳:《试论十八世纪清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以李朝出使清朝的使节问题为中心》,载《清史研究》1995年第4期。 [4] 朴趾源:《热河日记》,《馹汛随笔》,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5] 朴趾源:《热河日记》,《行在杂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84—385页。 [6] 朴趾源:《热河日记》,《馹汛随笔》,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125—126页。 [7] 朴趾源:《热河日记》,《还燕道中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16页。 [8]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9]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535—536页。 [10]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554页。 [11] 朴趾源:《热河日记》,《忘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97页。 [12]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79—80页。 [13]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454页。 [14]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33—334页。 [15]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305—306页。 [16]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462页。 [17]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704—705页。 [18]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687页。 [19]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658页。 [20]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659—660页。 [21] 朴趾源:《热河日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第658,656页。 [22] 李元淳:《朝鲜西学的历史意义》,载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页。 (资料来源:《首都博物馆丛刊》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