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保护遗址 传承文明 改善民生 和谐发展——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负责人谈大遗址保护(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newdu 参加讨论
    崔明(吉林省集安市文物局局长):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共64平方公里。
    为了解决好保护与建设的问题,我们确立了“整体保护,协调发展,整合资源,系统展示”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考古遗址保护区内的城市建设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疏散城内人口、外迁公用设施,弱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考古遗址保护的空间,把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国内城遗址区域内迁出。在城市建设上,借鉴高句丽古朴典雅、崇白尚石的民族建筑风格,体现出“黑白灰”“素淡雅”“精秀美”的理念。
    为了满足居民休闲、运动 、娱乐、健身的需要,实施了国内城考古遗址公园免费开放,让每一位居民都享受到考古遗址保护开发建设带来的益处,让居民意识到保护遗址就是保护自身利益,自觉投身到保护遗址的行动中去。
    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将考古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把握好规划的深度、广度和时间跨度,保证永续利用,逐步实施禹山考古遗址公园、山城下考古遗址公园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将众多考古遗址公园穿成线、连成网、汇成面,形成大型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群。
    王毅(成都博物院院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终于授牌了,这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文物局的强力倡导推动下,各地陆续建成一批既对大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又面向公众开放的考古遗址公园,历时多年的探索,我们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成果能最终面向社会、面向公众进行展示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作为考古人,我们十分珍视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后取得突出成就的历史,但考古发掘过程往往伴随文化遗存的消失,对此心中常充满愧意,现在的考古研究活动心中有了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思索,虔诚、小心翼翼地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这无疑回到了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正确方向。要建成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并不容易,没有深入的基础研究不行,没有保护和展示手段不行,没有社会各界呼吁、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没有实践者观念的转变和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乃至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激情都是完不成的,对此,我在参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是有深刻体会的。当然,我们不必自满既有成绩,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水平还很低,无论是学术研究、保护和展示技术,还是服务大众的观念意识,都需要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进步,众多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高兴的是在刚刚结束的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工作会议上,单局长对“十一五”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总结客观、科学、中肯,尤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改进的思路十分清晰,为“十二五”大遗址保护提出了更为宏伟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愿为这些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 
    董翠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常务副主任):周口店遗址被评为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们倍感自豪,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十二五”期间,我们周口店遗址将严格按照《周口店遗址公园规划》内容,坚持遗址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搬迁遗址区域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设立保护界桩等,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并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遗址本体保护。遗址本体是文化遗产的精髓体现,建设遗址公园的根本就是保护好遗址本体。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遗址区域内23个化石地点的本体保护,安全监测,确保化石地点安全稳定。
    二是做好遗址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周口店遗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周口店遗址环境是建设遗址公园的基础。通过公园建设,做好铁路改线,拆除遗址区域内的绝大多部分建筑物,恢复遗址自然环境。
    三是充分发挥遗址公园公众服务职能。周口店遗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遗址公园就是要更好促进基地作用发挥。我们将通过建设国际青少年科普营,提升科普品质,惠及社会公众,发挥教育作用。
    四是做好品牌保护和利用。目前,我们已将周口店遗址等相关专用名称在45大类商品中进行了商标注册,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加大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纪念品、图书音像产品,影视、动漫、电子游戏等新产品的开发,挖掘遗址文化内涵,发挥品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余杰(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就目前洛阳大遗址保护的实践而言,考古遗址公园是目前最有效的大遗址保护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围绕大遗址保护、大运河申遗与丝绸之路申遗展开工作,对重要遗址点逐步进行保护展示,并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从而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总体思路是,继续以洛南里坊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宫城核心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九洲池遗址及工业遗产保护为主,对洛龙大道以西洛南里坊区占压遗址的董庄、聂湾、新村、安乐等村庄进行整合改造,与隋唐遗址植物园、定鼎门遗址展示区连成一片,建成占地7平方公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宫城核心区的天堂、明堂、乾阳殿、应天门等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重要建筑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结合洛玻整体搬迁,对九洲池遗址及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展示,建成占地约1200亩的隋唐宫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结合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南市、函谷关遗址,与大运河有关的天津桥遗址、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实施环境整治和保护展示,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奠定基础。
    杜久明(安阳市殷墟管理处主任):安阳市委市政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苑。2001年来,又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依据殷墟保护规划,投资1.8亿元,对殷墟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并积极做好宫殿宗庙王陵遗址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分别在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建成2000余亩和500多亩的遗址公园。遗址公园的建成,既有效地保护了殷墟考古遗址,使其不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又创新地复原了殷墟宫殿宗庙(王陵)遗迹,使其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典范,同时又让旅游者通过参观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教育和美的享受,广泛地宣传悠久灿烂的殷商文化,使其成为安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殷墟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既是对我们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成绩的表扬和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们要继续科学开展殷墟考古科研工作,积极探索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的新路子,全力推进殷墟大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李岗(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汉阳陵的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工作得到了极大地促进,先后完成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等一批示范性保护工程,同时逐步对陵区遗址环境风貌进行整治和恢复。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个“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遗址公园已经初步展现在公众面前。
    汉阳陵获得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是对汉阳陵多年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汉阳陵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是汉阳陵“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将此为契机,围绕“考古发掘是基础,科学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总体要求,按照遗址保护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本体保护与科学展示和谐统一、园区管理与游客活动和谐统一的原则,科学编制《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保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夯实汉阳陵大遗址保护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文物遗址保存环境监测和研究,提高遗址保护的科技水平;努力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优化汉阳陵的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汉阳陵建设成为国内大遗址保护的示范园区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姜军(杭州市余杭区区长、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主任):良渚遗址(群)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良渚两镇。近年来,为破解大遗址保护与利用这一难题,实现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杭州市政府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的新路子,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围绕大遗址保护与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努力做好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等五篇文章,开创了大遗址保护的良渚模式。在余杭区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积极保护、整体保护、以人为本、系统综合”的保护理念。2001年9月,浙江省政府专门划定242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管理区,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专职统筹遗址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文物特区”模式开了大遗址保护之先河,也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组织和资源保障。
    大遗址公园建设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将坚持持续考古、持续研究、循序渐进、不断论证的原则,以申遗为目标,以公园建设为抓手,以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为动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把良渚遗址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十二五”期间,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良渚古城区块保护与利用工程全面完成并对外开放,同时引导调整遗址区产业结构,修复遗址生态环境,整合提升遗址公园周边服务设施,打响良渚文化旅游的黄金品牌。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11月26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