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央视报道了江苏镇江13座宋元时期的古代大型粮仓被毁事件,一座名为如意江南的现代商务居住社区在遗址上拔地而起,火爆开盘;8月17日,《新京报》又有安徽省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因开发房地产遭到破坏的消息,原址通过竞价拍卖,成为当地“地王”。如今,古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设的商品房。近来,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的事件,而身处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岛,也难以幸免。一处位于昌江混雅岭信冲洞更新世纪晚期洞穴遗址,因为石灰厂炸山取石而面临坍塌危险;如火如荼的商业开发则让海口少有的历史遗存岌岌可危,因为海口市旧城改造而面临被拆毁的海甸溪北岸一寺八庙,近来受到广泛关注,反对拆迁的声音很高。 一寺八庙的历史和现状 8月16日,记者到海口市海甸溪进行了实地探访。一幢幢高楼耸立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与之一墙之隔的是一片残砖碎瓦的工地,在将近2公里长的沿溪岸上,隔几百米就有一座寺庙建筑孤零零地伫立其间,在傍晚的细雨中,显得格外荒凉。这些宫庙多为三开间,青石柱子、青石地板和台阶,绿色的琉璃瓦檐,庙顶屋脊装饰有双龙戏珠立体泥塑和花草图案的浮雕。步入其中,梁架、门窗和龛檐都装饰着精美的雕刻,保存下来的清代石碑依稀可辨。与内地的道观、佛寺不同,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供奉着古代将军、英雄人物的宫庙——蒙公庙、冼夫人庙、康皇庙等。这些村庙历经后代多次维修,但仍保留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地区历史文化渊源和当地民众精神信仰的生动体现。据村民介绍,海甸溪北岸有8个自然村(新安、过港和一至六庙),每个村都建有一座庙宇,分别供奉阿弥陀佛、郭子仪、冼夫人、蒙恬、张天师、泰华三仙、关羽、康保裔,差不多都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每个庙前还有较开阔的庙场,古树荫蔽给村民们提供了文娱活动空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聚集地。 海甸岛在海口市的北部,处于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的入海口,与海口市中心一水之隔,当年被称为“海田”。岛上地势平坦,水系密布,由于它得天独厚的位置,虽然处在海滨,却罕有狂涛巨浪,不会发生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台风也很少光顾,可以算是一个安全、宁静的温柔之乡。海甸溪北岸的一寺八庙都属海田村。宋代“海口浦”所指的就是海田村,明代正德《琼台志·琼山县境》舆图也有“海田村”的标志,可以说,海田村是海口市的发源地之一。自西汉以来在海南设诸崖、儋耳两郡,作为官府治所。诸崖在府城一带,与外界交流的口岸就靠南渡江的海甸溪这条水势和缓的分支。大陆移民从琼州海峡入港,主要在海甸溪北岸,这里很适合建码头,先民在此登岸,军队在此上岛。东汉(25~220年)马元将军上岛;南北朝时期(420~589年),梁武帝大同年间在琼岛设置崖州(535年),冼夫人领兵登岸平叛也是在这里上岸,然后才有得胜沙之名。后来就有了宋代的“海口浦”和明代的“海田村”。一寺八庙就在这个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先民上岸,兵勇驻守,形成了供奉各自祖先的一寺八庙,形成了传承文化的基地。蒙恬庙,主要由蒙姓子孙所建,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蒙恬庙。冼夫人庙、关羽庙、康保裔庙及白马将军庙等多为供奉镇守边疆、开拓疆土的武将。妈祖、泰华三仙、火神娘娘等则为海边居民供奉的神灵。这里还有一些移民所建的佛教寺院和道观。 海甸溪的村民,有从内地南下的士兵,有从福建漂泊而来的渔民,有经商流动到此落户的商人,在海甸溪沿岸生活繁衍,见证了海口市从一个渔村发展为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里保存着原住民以海洋生活为主的历史记忆。而今,为了配合旧城改造,这里的民房已全部拆除,有些比较有特色的民居还有一些小的庙宇也拆除了,仅有一寺八庙,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得以保存下来。他们希望政府将其定为海口的文物古迹,从法律上给予保护,不准拆迁或移建。在他们看来,只有在原地将其保护起来,才对得起自己的祖宗,才能向下一代交代。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文化的根源所在。 近来海甸溪的地价日益看涨,还诞生了海南省新的“地王”,使之成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这也让一寺八庙的前途未卜,面临着被拆毁或异地重建的可能。现在这些寺庙里还堆放着其他被拆毁的寺庙的遗留物,显得有些凌乱,但许多已拆迁走的村民仍然聚在这里休闲娱乐,又让人看到他们曾经惬意生活的影子。 一寺八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点 据记者从海口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对一寺八庙中的一些建筑物进行了登记,但目前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早在2003年,海口市政协委员李运全就曾建议在海甸溪旧城改造中保护好古庙、古树和名人古宅,而且他提出的“关于尽快将关康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提案得到海口市文化体育局的答复,并委托郝思德、丘刚、张昆荣、王大新等8位文物专家对其进行评估。专家们给出的意见是:关康庙是海口地区仰忠思贤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海口市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存状况良好,具有明显的海南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还保存着早期的建筑手法,建筑构件雕刻工艺较为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建议政府将其列为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而今,为了留住这个古庙群,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收集相关材料,向相关部门申请,并请宗教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对古庙群的价值进行论证。 在对“一寺八庙”走访调研后,国家宗教局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赵匡为认为,“一寺八庙”作为海南的宗庙建筑,是当地群众信仰的一个载体,也是海口的历史写照。从中可以了解先人的生活状况、倡导的理念,了解先民在海南生活的精神纽带和信仰。这些寺庙不仅是海口市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的汇合体,更是展现海南文化的重要空间。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员王宜峨认为,“一寺八庙”体现了移民带来的传统内陆文化在海南留下的深深印迹。供奉冼夫人的庙一直保存到今天,是海南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以及各个民族和谐共处的文化见证。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会长、原建设部规划司司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王景慧也表示,海口海甸溪这块土地是海口城市的花园,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神庙是海南少有的文物,“一寺八庙”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群,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宝贵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对海南旅游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高丙中在考察后提出,“一寺八庙”是地方的宝贝,有它的场景、生态,有地方的历史。这里的庙把一户一户人家凝聚起来,并共同分享一段历史。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空间来看,政府应该重视这种公共价值。还有专家认为“一寺八庙”是体现海洋文化的平台,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交流的历史见证。专家们认为,在2公里的沿河岸边先后集中了那么多的庙宇,同时供奉儒、释、道和民间英雄先祖,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2010年博鳌旅游论坛上曾对海南文化遗产资源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其中就提到“海南在文化遗产保护性质方面,从过去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今天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生产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形态方面,从过去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今天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一寺八庙的保留与保护,正符合海南文化遗产资源的发展趋势。虽然这个古庙群还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不能抹灭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所反映的人文精神。这些宫庙涉及人们的生活、信仰、教育、习俗、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一寺八庙的明天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递交提案呼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应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同时通过合理发展,把文化遗产变成特色品牌。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单霁翔又在发言中指出:文化遗产在新世纪应该更加拥有尊严,今天国际旅游岛建设吸收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关键时期,只有加以守护才能实现应有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活力无限,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些文化遗产只有经过认真的保护和维修才能成为今天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文物遗产保护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文化遗产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入发掘海南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建设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努力使海南既成为对外开放的平台,又成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2007年,海口市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加强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挖掘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海口市政府出台了《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海甸溪这片区域就在保护规划范围内。2010年,中央决定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成为海口市快速发展的契机。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如果合理利用,完全可以为经济发展服务。建设国际旅游岛,更应该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海口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相关历史遗迹为依托,打造一个富有人文魅力的椰岛旅游城市,凸显海口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定位于“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都”的海口,不缺“一寺八庙”的弹丸之地,不缺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它需要的是类似于“一寺八庙”那样有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能展现城市历史文脉、寄托广大市民信仰的精神家园。而且,“一寺八庙”充分展现了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情感,它的保留和保护,关乎民生,体现了民意,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像一部史书,记录着这个城市经历的历史年轮,更使现在的环境焕发着悠久魅力和时代光彩。它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而应拥有自己的尊严,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最美丽的地方。“一寺八庙”还没有被拆除,是当地政府的明智之举,也是村民之幸,海口之幸。寺庙、宗堂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改造的同时,可以对寺庙进行修缮和环境更新,结合寺庙建立主题活动区域,将反映海口老爸茶、琼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让周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与寺庙保持协调,既保持历史的延续性,又使之有时代感。这种对建筑有选择性的保留与改造利用,不仅有利于降低投资的成本,而且可以延续社区的场所氛围、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海甸溪“一寺八庙”要保留而不是拆毁,希望它们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而不是嘎然而止……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9月10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