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长城三天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张明悟 参加讨论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具体在燕山这一带,则是西起河北造阳东到内蒙古翁牛特旗,两千年沧桑无情,风雨剥蚀,到了近代人们几乎不知道秦始皇所修建的传说用累累白骨堆垒出来的长城究竟在哪里?以至于在八达岭的游客总对着长城发一顿对秦始皇的感叹,殊不知是哭错了坟头。秦长城究竟在哪里,清代,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行猎时就发现整个围场的北界就有几百里的长的土埂,于是他在岱尹梁旁下的《古长城说》一碑(1752年)中提到这个发现:“木兰自东至西延袤数百里中,横亘若城堑之状,依山连谷,隔四五十里辄有斥堠屯戍旧迹,问之蒙古及索伦1*,皆云此古长城也,东始黑龙江西至于流沙。类然。”这个怀疑尽管被刻在在皇帝的御制碑上,但是还是被搁置冷落起来,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终于有位历史学者来木兰围场考察,他渐渐地发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偌大的围场县地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沿着东西走向的伊马吐河,不断地有诸如“老龙,老边,边墙”等地名出现,这位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沿着河谷山梁寻找,关注着每一处可疑的遗迹,终于,他发现在伊马吐河2*北岸的山上,有时断时续的古长城遗址,就地出土的蔫红陶片来看,这段普通的土埂很可能就是总见于史书,但是在实物则埋没两千年燕秦长城!五十多年又过去了,随着众多古城址的发现,大量出土文物的面世,这段长城是燕秦长城已毫无疑问。近百余年来,木兰围场的人烟日渐阜盛,植被破坏严重,风雨流失,当年的秦长城遗址几
    乎荡然无存了,大四那年,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去探寻一下这段
    古远的转瞬即逝的遗存了。
    我坐了五百里的汽车到了围场县城,接着又乘上去御道口的唯一一趟班车,行程据说有180华里,可需要走4个小时,因为全是沙石路,遇到下雨就经常损毁,车上都备有铁锹和镐头,司机和售票员都是随时会下车来修路的。颠簸了两个小时,本来稀少的村庄渐渐都消失了,车子在狭窄的峡谷里行进,两旁都是茂密的安静的森林,我几乎想像不到,这路的尽头居然有人烟的存在。到了一个山口,那是用炸药炸开的宽不足四米的隘口,满地都是卵石和溪水,车就是在这里艰难逆流跋涉,最后一段终于抛锚,不用请求。车上的人都很自然地下来,我和车上的庄稼汉还有女人们一起推着车,有人喊着号子,孩子则在后面安静地跟着,车一点点被推上了坡,走过泥泞,穿过悬崖的隘口,视野一下在豁然开朗,我们闯进了一个山间盆地,周围尽是悬崖,几乎像一口井,唯独北面是一个稍微平缓的山坡,那上面就是坝上草原了,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就在这个深凹的平缓的中心,刚过下午四点,太阳就已躲到西边的高耸悬崖的背后,整个村子笼罩在阴影中,闪电河从草原上激冲而下,从村子绕过又一头钻进南面大山的缝隙里了,没有一点的声息。
    我所行的目的还不在这,可是车到了终点,我必须徒步去攀越北面的坝梁,那上面就有舅舅的村子,也有我要找的秦长城。八里的上山路走的我满头大汗。攀上坝梁顶,天地豁然开朗,缓慢起伏的科尔沁草原一直延伸到天尽头,一缕一缕的黄花在微风中摇曳,没有草的地方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沙丘。绕过一个沙丘,一个小小的村庄出现在眼界,整个村庄就在一个沙窝里,其间点缀着一棵一棵的老榆树。当时正是傍晚,有人摇着铃铛,牛群缓缓地从草原上回来。到了舅舅家住下,虽是三伏天,可晚上居然听到寒风呼啸,夜里十点的时候,我和舅舅去后草滩牵回那头叫“雪里站”3*的儿马子,穿上了秋衣裤,还是觉得冷,让人不能相信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夏夜。儿马子4*见到舅舅后兴奋地嘶叫了一下,它看到旁边陌生的我,很是警惕,我摸了它结实的脖颈一下,它紧张地接受了。
    第二天,我和舅舅去找长城了,两个从没出过远门的表妹欢快地跟着,舅舅说,他也不懂长城,只知道后面漫草坡上有一个土岗子,从西面而来,蜿蜒下河谷,又迤逦向东,沿着坝梁顶而去。在解放初,这个岗子还有一人多高,现在已经很矮了。我的直觉认为秦长城已经离我不远了,我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反复提过,我有一种天生的禀赋,每当接近一处我渴望的遗址,我就有异样激动的感觉,而今,我的心已经怦然跳动起来,似乎它在某个前世里就在等我,今天,那种期盼的到达,让我心里强烈地感应。越过一个低矮的沙丘,我看见了舅舅说的那个岗子,大约有六,七米宽,一米高,我走上去,顶上非常平坦,长满短短的绿草,甚至还开着不少白色,蓝色的小花,两面看去,这个岗子很不显眼,但是从平坦的草原上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它艰难的隆起,虽然低矮,但在自然里还是一种异样,可以感觉到这是人类曾经的遥远的一次勃动。我在土岗的边缘寻找了一个干净的断面,用石片轻轻的挖刨,渐渐地,我看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夯土层,两千年前那些男人们砸出的夯窝还可以清晰看见,似乎还散发着汗水的味道,夯窝的土是异常的坚硬,那时的力气保留了千年,我在心里和自己叹了一句,这真的是秦长城了!这就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喋血万里的长城了么?
    和后代的长城不同,秦长城是中国农业牧业带最完美地分界线,在这里我终于领略到了,长城就建在坝梁顶上,坝上是平坦一望无际的科尔沁草原,坝下就是怒涛翻涌的燕山,长城则在中间庄重走过,割出了阴阳昏晓,阻隔了匈奴和汉人,分开了膻毡和锦缎。这是自然天成?还是人类造化?
    然而,这里确是秦代渔阳郡之北界,当年的陈胜吴广其实就是准备被发配到此的,很多历史书一说他们前往之地,只是含糊的说今北京密云,其实陈吴二人都是闾左囚徒,何有资格待在省城?他们应该来的就是这极边之地,在长城边上待守边关,当然,他们最终没能来到这里,中国的历史也因此也没有改写,而今天我来到这里,两千年沧桑已变,当时的腥风血雨之边今天已是小草青青,野花满天。
    下午回到村子里,表妹领着我到处转,把儿马子也牵来,我骑在它的背上,四处溜达,儿马子很兴奋,坚硬鲜活的肌肉在我腿下跳动,它时不时地想撒欢,被我拍了一下耳杈子,摇摇头就慢下来,十足一个孩子的脾气。我才发现这个村子远看有三十多户,其实已经空了一多半,剩下的大多都是断壁残垣,黄沙满园,这里太偏僻了,稍微有钱的人家都搬出大山去县城里生活了,舅舅家生活还可以,但没有搬,舅妈说:热土难离。村子里连一个商店也没有,孩子没吃过冰棍没喝过汽水,也没玩过什么卡通金刚。唯一的乐趣就是下大雨过后,前面的小河会把一些小古董从沙中冲出来,比如有箭头,有蓝花小瓷瓶,甚至还有五彩的琉璃球,这些究竟是哪一个年代的东西?无人知晓了。
      傍晚,舅舅要把家里那只老母鸡宰了,我坚决不同意,但是没有用,一转身的功夫,母鸡已经身首异处了,晚上,母鸡肉已经被炖熟摆上来了,这只在沙子里艰难刨食生存能力极强的鸡,太老了,肉是坚硬而涩的,我咬了几口也没咬动,努力咽下。
    第三天的时候,我最后去看看长城,也想带上儿马子,但是它那天有活要干,兴奋地被一个小伙子牵走了,舅舅告诉我在长城旁的那个小沙丘里,有人挖出过一对硕大的脚镣铐,表妹在小的时候也捡回过大车的轮毂,村里人还知道,在对面的山上曾经发现一个年轻女人的墓,女人头东脚西地躺在那里,胸口处插了一把剪刀。舅舅还领我到山脚下长城边上,那里的城墙被水冲开,露出里面的尸骨,我抓住了一个尸骨的一头轻轻摇动,居然就拉出来,我仔细看看,是一个男人的前臂骨,只是这个男人很年轻,也很纤弱,这在当时也是少见的,他肯定不是普通的健壮的农人,是个读书人还是落难的贵族?不管怎样,他最终还是死在这个边关的山谷里,和长城融为一体了,村子里人没有太多感慨,他们很自然地为这两个年轻的男人和女人编了些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第四天,很早的黎明,天还非常黑,我走了,还带上了大表妹,舅舅想让她到山外边去上初中,为了筹学费,卖了那匹“雪里站”儿马子,马儿在换缰绳5*的时候还是扑簌着流泪了,大人们没在意,表妹则快乐地准备行李。一会隔壁的拖拉机开来了,舅妈抱来一捆干草,说拖拉机太颠,让我坐上去,小表妹给我带上几个她在长城上拣到的箭头,这是她唯一的玩具了。车灯打亮,烟筒突突冒烟,开始在崎岖山路盘旋,我离开了长城。
    天亮时,我俩已经乘上了在公路上行驶的中巴车,表妹过了兴奋劲,已经靠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我回想起她刚才的话:哥,外边比长城好玩多了吧?我一时竟不知怎样回答。渐渐看到县城的高烟囱了,几百里山路竟是一个两千年的坐标,沿着这条时间轴,让我从秦代回到了现代,瞬时间,各种气味都冲过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我忽然想起了远去的长城,他依然故我地在那里朝饮沧海,暮宿大漠,这短短的三天,他已经成为我心中坚硬的一部分了,而今天我还是离开他,冲向尘世,义无反顾。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回来,那时,如果还能找到儿马子的话,我就牵着它,走在开满小花的长城上,慢慢走远,走向天边。
    注解
    1索伦:鄂温克族猎人
    2伊马吐河:蒙古语,即山羊河
    3雪里站:一种优良黑马,两个前蹄为白色
    4儿马子:未阉割的年轻公马,性情暴烈
    5换缰绳:蒙古人卖马的时候不卖缰绳,这是规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