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我们曾编辑过一套《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共39册,由巴蜀书社出版。当时,我们诚邀了十几位在京的文史专家和出版社的几位高级编审,组成编委会,同时,约请了数十位研究有素的作者,共同成就了此套丛书。 之所以要编辑该丛书,是要让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更多地了解一点近代中国人是如何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富国强兵之路,寻求救国、救民之途的。近代中国的历史既坎坷、崎岖,又光辉、悲壮。在祖国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之际,中华民族逐渐觉醒,奋起抗争。许多仁人志士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为祖国独立、民族复兴呼啸着前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勇慷慨、气壮山河的乐章。 文学是时代的心声,中国近代文学就充分突出了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正是这种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跨过道道难关,迎来光明的前程。而今天的青年人既没有一百多年前那种举步维艰、风雨如磐的感受,也缺少较为丰富而形象的近代历史知识。阅读近代名人名家撰写的名著名篇,则可以引领他们进入那个逝去不久的时代,聆听其心声,体察其情感,品味其所思所求,从而更深刻地认知我们国家和民族所走过的那段路程。 今年,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和伟大意义的事件,是鸦片战争以来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且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开辟了道路。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我们与巴蜀书社商定,从《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中选出十二种,分别编成两套丛书:一套冠名为《辛亥百年——名家精典导读》,共收六种,即:《孙中山文选》《黄兴、宋教仁、朱执信诗文选》、《辛亥烈士诗文选》、《章太炎诗文选》、《康有为诗文选》、《梁启超诗文选》。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献出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他留下了数百万字的遗著,其中不乏思想深邃、语言犀利、富有文采的名篇佳作。 黄兴、宋教仁、朱执信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人物,是革命党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们或因操劳革命,英年早逝;或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为“为宪法流血”第一人;或极富理论才华,却惨死在军阀屠刀之下。他们的诗文都有强烈的爱国、战斗精神,但其艺术风格却不尽相同,或慷慨悲壮,或清新淳朴;或奔放,或含蓄;或犀利,或深邃,因人而异,各具特色。 我们还选收了30多位辛亥烈士的诗文遗作,这些烈士具有坚定而高昂的革命斗志,并充满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把生命的价值与祖国的富强、同胞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无所畏惧,一往直前。其诗文有的是临阵发出的誓言,有的是临刑留下的遗篇,真可谓声声血泪,句句铿锵,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一页。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鲁迅说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那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尖锐地批驳了保皇派的谬论,酣畅淋漓,脍炙人口。他一生著述颇丰,涉及面广,于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诸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他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鲁迅语),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他晚年虽脱离民众,渐入颓唐,但也不过是白圭之玷,瑕不掩瑜。 康有为、梁启超虽然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但在辛亥时期也是政坛和思想界的活跃人物。他们宣传保皇,反对革命,追求君主立宪,与革命派进行了激烈辩论。把康、梁的诗文收在《辛亥百年》丛书中,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辛亥时期涌动着的不同思潮,展现出的不同政治主张。须知,正确的思想总是在同错误的思想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更何况康、梁也曾经位列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中,也曾一度领舆论之风骚,只不过当时代继续前进时,他们未能追上潮流,成了落伍者。 另一套丛书冠名为《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共收录了《近代实业文选》、《近代法制文选》、《近代教育文选》、《近代报刊文选》、《近代经世文选》、《近代名人日记选》等六种。这是从文学体裁角度入手,选编近代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而发出的声声呐喊。 振兴中华的有志之士围绕如何使中国转弱为强的现实问题,提出“兴实业”、“振商务”,学习西方。有人更身体力行,将“实业救国”论付诸实践;近代的爱国者在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还提出了改革政治及法律制度的种种主张和方案,推动了中国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进步;至于教育,更为历代中国人所重视,时至近代,有人甚至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而资产阶级革命家则提出“革命之教育”,把中国教育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近代报刊也在中华大地上勃然兴起。开始是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纸,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他们鼓吹以西学为师,变法图强。甲午战后,办报形成热潮,并成为传播启蒙思想,宣传救亡图存的锐利武器。辛亥之后,革命报刊如雨后春笋,有力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此外,由于报刊文具有时效性、纪实性和趣味性,自然得到读者的青睐,对当时社会的思想、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说到近代经世文,顾名思义则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产物,它宣扬进化史观和社会改革思想,标榜“采西学”,开风气,睁眼看世界,力图为纠封建末世之“时弊”而寻找一条新的出路;近代名人日记涉及到近代一些著名人物思想、活动,而且往往是亲历亲为,可作为其他史籍的佐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再则,有些日记出自文学名家之手,更显得细腻生动,文采斐然。 我们今天能够重新编辑这两套丛书,一是出于巴蜀书社的积极推动,二是有诸多作者的大力支持。由于巴蜀书社的编辑先生们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各位作者兢兢业业,认真修订,终于得以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将两套面目一新的丛书奉献于读者面前,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在我们今天重温旧章之时,其中两位作者——桑咸之教授、林庆元教授却已驾鹤西去,这让我们唏嘘不已,悲痛系之!两套新版丛书的推出,也是对他们的纪念吧。 (本文系作者为巴蜀书社今年出版的两套丛书——《辛亥百年——名家精典导读》、《强国之梦——近代名文导读》所写的序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