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单是过去事件的记录,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原始史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合理的见解。作为历史学家,绝不应受到狭隘的观点所局限,更不该受到民族情绪或其它意识形态而影响客观的判断。西方有一句名言——“条条大路通罗马”every road leads to Rome,因此当我们撰写或研究历史时,只要在严格遵守“公正”及“平衡”的原则下,大可运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本书正正具体地表现上述的原则。本书的两位作者试图从现代经济学及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去讲解历史,所探讨的主题是清代中叶以后国势衰退的原因。按照传统的看法,一般认为清朝在康熙、雍正及乾隆年间进入了鼎盛时期,但作者却指出,当时社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人民正步向贫困的生活。同时,作者又重新分析清代人口急增的历史现象与社会贫穷的关系,足可令读者耳目一新。尽管本书探讨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地涵括其它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因素,但作者所提出的论点,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比于晚明,清前期的制造业及工业发展的规模相对下显得失色,而且无足轻重。我们若承认当时的制造业和工业活动确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晚明的社会经济必定较清前期为之富裕。接着,作者考察了清代初期各类制造业和工业的概况及变化,此不但为读者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并且展现出一套全新的研究方法。 本书作者以现代的经济眼光研究历史,不但在是一项勇敢的尝试,而且有助增进读者的知识及兴趣。然而,为进一步开拓视野,继续对有关课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及分析是有其必要性的。 香港大学历史系及中文系名誉教授吕元骢 2004年3月 (資料來源:宋敘五、趙善軒合著《清朝乾、嘉之後國勢衰頹的經濟原因》,香港樹仁學院出版,將於2004年5月15日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