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大漢簡《陰陽家言》、《雨書》、《荊決》、《六博》考釋零箋

http://www.newdu.com 2017-11-05 武汉大学简帛网 龐壯城 参加讨论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一、北大漢簡《陰陽家言》
    1.簡12排序問題
    原整理者認為本篇經綴合後有十二簡[1],並將簡文作初步編聯,對於文意理解,已有良好成果。
    據原釋文,簡1「春氣作生,君氣作仁,不仁而張,六風王王,公門改行,中)之央(殃)。夏氣作緩,不緩而張」,後接簡2「……【宜】實者榮,國家失請(情),必害卿正。冬氣宜臧(藏),宜臧(藏)而不臧(藏),(霧) 氣陽陽,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宜】」。
    然細察簡文,兩簡文意有別。簡1指出春、夏二氣之性質「作某」以及「不作某而張」之後果,與簡2說明「冬氣宜臧」不同。「作」字屬於明確說明,「宜」則是略帶委婉,屬於可改變之行為,故「可宜」也可「不宜」;且兩簡行文格式不同,簡1皆為「不某而張」(「不仁而張」、「不緩而張」),簡2則是「宜某而不某」(「宜實者榮」、「宜藏而不藏」、「宜死者生」等等)。由此可知兩簡之文意及其在簡文之「重要性」不同。
    我們認為簡1屬於《陰陽家言》之理論部分,雖有殘缺,但其文字應是說明「四季之氣」與「君氣」之配合,及不配合之後果。而簡12「是故天氣發,地氣弗應,則為風。地氣發,天氣弗應,則為(霧)。天地相應,則為雨,雨者……」亦屬於總結性文字,說明「風」、「霧」、「雨」三者與天地二氣之關係,或可改置於簡1之後,簡2之前。如此則簡文開宗明義便說明了天地、四季與人君如何相應及其後果,而後便逐一揭示各種所宜而不宜產生之災異現象。
    2.簡3、4缺簡問題
    原整理者解釋簡3、4「宜夏[三]甚張」時認為:
    指在應執行夏季的時令時,政治過度景張嚴急。據前文「夏氣作緩,不緩而張」可知,「張」是與夏季的時氣相違背的。此處文義連貫,但背後劃線不相接,亦不完全排除存在缺簡的可能。
    首先「張」雖然可指與「夏氣」違背的狀態,然而簡文說明君氣時,也有「不仁而張」之語,故知「張」應不單用指「夏氣」,而是可以說明四季之氣的違背狀態。
    又「宜夏甚張」與其他簡行文不同,原因有二:一是簡文有「宜冬不冬」、「宜春不春」之語,此處若講述夏氣不宜之後果,則為何沒有說明秋氣不宜之後果?且春、冬二氣皆用「不某」說明,夏氣則無,著實不類。二是「宜夏甚張」之結果為,「誅殺甚明,萬物銷亡,公門改行,國有大喪,中襲〈〉之央(殃)」,其中「公門改行」、「中襲〈〉之央(殃)」為前述君氣「不仁而張」產生之災,為何又與夏氣重複?
    是知簡3、4之間必然有缺簡,簡3「宜夏」後應補「不夏」,甚至有「宜秋不秋」之文字;而「甚張,誅殺甚明」則是統合了四季的不協調,故後言四季之各種災異,並以「故天子動樂,(讋)春三旬,(讋) 秋三旬。此胃(謂) 與天地同和」作為結論。
    2. 簡7「反山求金鐵」
    原整理者認為:
    銀雀山漢簡《人君不善之應》亦有「人君好垂(埵)盧(爐)橐,抏金盧,反山破石」句。「反山求金鐵」,指將山上的土石翻覆過來,尋找和發掘礦石。
    案:此說可從。嶽麓簡《占夢書》簡5有「庚辛夢(?)山鎛鐘,吉」句,其中「」字,原釋無說。陳偉釋為「即」字,假為「次」。[2]魯家亮認為「疑是「分」字殘文」。[3]筆者曾撰文說明此字應非「分」字,但當時亦想不到更好解釋,故從原釋而無隸定。[4]
    現由北大漢簡《陰陽家言》看, 「」字極有可能就是「反」字,只是「厂」旁由上往下之筆已殘,但從紅外線圖板仍可看出殘留筆畫,或可將此字復原為
    嶽麓簡《占夢書》「反山鎛鐘」,意即「翻找山上土石,發掘礦石鑄造鎛鐘」。
     
    二、北大漢簡《雨書》
    1.簡2「舌夭(妖)」
    「舌夭(妖)」,原整理者認為:
    「其意不明」,既是「不兩」的結果,當與陽氣過盛有關。《漢書‧五行志》:「言之不從,是謂不艾,厥咎僭,厥罰恒惕,厥極憂。時則有詩妖……時則有口舌之痾。」「詩妖」指「怨謗之氣發於歌謠」。「口舌之痛」指人「多病口喉欬」。「舌天」或與之有關。
    案:簡文「舌妖」,應指「語言、口舌之禍」,意近睡虎地秦簡《日書》「丙丁夢口,喜也」、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此日行,卅里遇言語」、周家台秦簡「占約結,有後言語」與嶽麓簡《占夢書》「戊己夢,語言也」中之「口」、「語言」。蓋「語言」當從「口」出,兩者相關,且具負面義,如王充《論衡‧言毒》曰:
    故火為言,言為小人。小人為妖,由口舌。口舌之徵,由人感天,故五事二曰言。言之咎徵,僭恆暘若。僭者奢麗,故蝮蛇多文。文起於陽,故若致文。暘若則言從,故時有詩妖。[5]
    王充以「火」化為「言」,「言」又化為「小人」,「小人」後化為「妖」,故《尚書‧洪範》「五事」以「言」為第二,符應五行之火。此說與北大漢簡《雨書》相同,兩者皆以「詩妖」、「舌妖」為陽氣過剩而產生之災異。
    2.「奮」
    案:見簡12「雨,以奮草木」與簡16「淫水作,以奮葭秀」。「奮」字,為「震動」之意,《廣雅‧釋詁一》:「奮,動也。」《易經‧豫卦》「雷出地奮,豫」,孔《疏》云:「奮是振動之狀。」
    簡文「以奮草木」、「以奮葭秀」,當是敘述草木受雨水所動之狀。
    三、北大漢簡《荊決》
    1.簡1「鐫(鑽)龜告筮,不如荊決」
    秦漢以前蓍龜並行,《漢書‧藝文志‧數術略》甚至有「蓍龜」一項,但先秦兩漢傳世文獻中有關「龜卜」之內容卻甚為稀少。
    全祖望《讀易別錄》云:「蓍學既盛,龜學遂失不傳。」,《四庫提要》術數類占卜案語亦云:「《漢志》、《隋書》皆立蓍龜一門,此為古法言之也。後世非惟龜卜廢,并蓍亦改為錢卜矣。」足見「蓍龜」二學之消長。然此種現象雖可從歷來「蓍龜」流傳之資料多寡證明,卻無秦漢時期之相關說法。北大漢簡《荊決》簡文「鐫(鑽)龜告筮,不如荊決」[6]一句,明確指出當時,已有「龜不如蓍」之現象。
    2.簡7「泰(大)父為祟,欲來義生」
    「義」字,原整理者認為:
    讀「我」,指大父之鬼為祟,將降臨我等生人。
    案:「義」字,或訓為「賊」、「殘害」之義。《左傳‧文公十八年》「掩義隱賊,好行凶德」,俞樾《平議》云:「義也,賊也,皆不善之事,故掩蓋之隱蔽之。」
    簡文「泰(大)父為祟,欲來義生」,指「大父作祟,欲來殘害生者」。
    3.簡27「玄蠪(龍)在淵,雲持(恃)在天」
    「持」字,原整理者認為:
    古書中的「持」,經常讀「待」。
    案:「待在」一詞,似過於口語。「持」字或通「恃」,為「依憑」、「憑藉」之意。《韓非子‧姦劫弒臣》「乘舟之安, 持之利,則可以水絕江河之難。」陳奇猷《集釋》云:「持借為恃。」用法又同《淮南子‧主術》「大臣專權,下吏持勢,朋黨周比,以弄其上」。
    簡文「玄蠪(龍)在淵,雲持(恃)在天」,說明適合「龍」與「雲」之場域,前者在淵,後者在天,故簡文後言「嘉賓將來,以我【為】視〈親〉」,「嘉賓」與「我」之關係,即同「龍」、「雲」與「淵」、「天」之關係,兩者相得益彰。
    四、北大漢簡《六博》
    簡1「知行若亡日,以案之博道。不知,以初來問日占之」句,其中「若」字,原整理者無說,應訓為「或」,表示選擇關係。用法如《左傳‧定公元年》「若從踐土,若從宋,亦為命」,《漢書‧鼂錯傳》「其亡夫若妻者,縣官買予之」。
    簡文「知行若亡日,以案之博道。不知,以初來問日占之」,指「知道出行或是逃亡的日子,則按此日子以博局占之。若不知道,便以初次來問占之日子進行占卜」。以「初來之日」為占卜時間依據之概念,又可見於嶽麓簡《占夢書》,其簡1云:「若晝夢亟發,不得其日,以來為日;不得其時,以來為時。」《荊決》為「蓍占」,《占夢書》為「夢占」,兩者性質不同,但對於占卜時日之要求卻相同,此或可證秦漢時期之數術方式互相交融之現象。
    (編者按:本文到達收稿信箱時間爲2015年11月19日04:05。)
    
[1]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頁229。為求版面簡潔,以下所引北大漢簡,不另列出處。
    [2]陳偉;〈嶽麓秦簡《占夢書》1525號等簡的編連問題〉,武漢簡帛網,2011年4月9日。
    [3]魯家亮:〈讀嶽麓秦簡《占夢書》筆記(一)〉,武漢簡帛網,2011年4月1日。
    [4]參拙作:《《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占夢書》研究》(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6月),頁42、43。
    [5][漢]王充,黃暉撰:《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頁958。
    [6]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頁17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