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叶涛/刘晓]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学苑出版社网站 叶涛/刘晓 参加讨论

    二、许家庄的石人老爷庙
    许家庄村属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村名碑记述道:“据《许氏谱碑》载,五代后期,许氏三人由河南许昌来此避难,后定居此处,取名为许家庄。”村的东面有一座石人老爷庙,今庙已不存,只有重塑的神像和村民们围起来的约一米高的围墙。围墙内用大理石刻写了一组碑文,其中的《重立石人老爷神像碑记》有如下记载:
    《泰安市志》载:石人老爷神像为汉代遗物。传说因当地夜间鬼怪作乱,扰得鸡犬不宁。为乞求平安,驱鬼镇邪,乡民立石人老爷神像。后人将石人老爷供奉为驱鬼怪、镇妖邪、主功名、送子嗣、掌财富、赐福寿、医百病、保一方平安的神灵。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不断,十分兴盛,此地成为人民乞福求安之地。每年正月十六日贺石人老爷生辰,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石人庙会。庙会上,唱戏的、杂耍的、买玩的、卖吃的、买用的,熙熙攘攘,赶会之众达万人。惜“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毁,庙会被废。近年,乡人自发踊跃出资,请人参照原貌重新雕刻石人老爷神像,修建石人老爷神府。神府院内栽植松柏、银杏、柿树等及花草,庄严肃穆。石人庙会也随之恢复。石人老爷神像的重立,神府的修建,特别是庙会的恢复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了件有益的事。为铭此盛事特记之。刘玉朴、翟超谨记。
    重立石人老爷神像筹委会立
    甲申年季冬 
    文中所言石人神像为汉代遗物,并称是《泰山市志》记载,不知其说所本。现今许家庄的石人老爷神像是用产自徂徕山的一整块花岗岩雕成,形象为古代石俑的样子。石人老爷神像本身高约有两米,神像下面还有高约一米的底座。据当地老百姓讲,石人老爷在村里老早就有,原来比现在的位置偏北,更靠近汶河。当时的庙会很大,当地的老太太们每年都来赶庙会,而且逢初一、十五还要摆供烧香(图3)。
    三、横顶村的石君祠
    横顶村隶属于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地处山区,全村720口人,998亩土地。明朝末年,温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此地立村,因村落横坐在淄河和汶河分水岭顶,故名横顶,与财神庙、五里桥为一行政村。关于村名,据村中碑刻记载:当年杨家将出兵失利,被困在村西的深沟中,故而得名杨家困,后改为杨家岭,再后改为杨家横,抗日战争时期改为横顶。现村中共有16姓,其中邴姓与孔姓居多。
    横顶村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村落庙宇系统。村庄内有东西两庙。东庙为玄武庙,通常称为镇宫庙,修建时间无考,据现存碑文记载,顺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嘉庆十年(1805年)都曾重修,2001年再次整修。庙内供奉着玄武大帝等十三尊男神。西庙与东庙相对应,距离只有400米,两庙庙门相对,建筑相同。西庙为泰山奶奶行宫,又称七圣堂,始修年代无考,碑文记载曾于顺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庙内供奉着碧霞元君等七位女神。在东庙院内,玄武大殿南侧,还有龙王庙。
    从横顶村沿深沟古道向西下行2华里,有一小山村名“财神庙”(与横顶村属于同一行政村)。村中有古槐一棵,小庙两座,东侧是石君祠,西侧是牛王庙(图4)。石君祠的历史,据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的碑文记载,“莱邑东杓山乡杨家横庄西有大夫庙一座,左右圣水二泉,有病者饮之即愈,求福者祝赞得安。四方供奉不断,往来行客时时焚香……”立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杨家横南北麻峪三庄创修牛王庙碑记》也讲到石君祠的情况。据村民介绍,石君祠中供奉的石大夫老爷是山东淄川人,他的两个老婆也是淄川人。石大夫老爷从淄川到泰安去路过此地,看到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就在这里住下不走了。石大夫是个疮大夫,过去,石君祠正月十六有庙会,长疮长疙瘩的都来求他老人家。石君祠的东侧排列整齐有序的自然黑石堰,被老百姓看做是石大夫的药匣子,该石堰高7米,长60米,如同中药铺中的药匣子。庙前的道路曾经是一条连接鲁中和鲁南的官道,过去每逢正月十六的庙会,方圆几百里的商人也来此赶会,祈祷神灵保佑发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