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王炳华:天山峡谷古道——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陆桥(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炳华 参加讨论

    考古文化内涵丰厚
    195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新疆历史考古研究开启了新篇章。所里在1960年时,实际上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笔者就是其中之一。1961年,我们步入伊犁河谷,在昭苏县发掘了后来名噪一时的乌孙古冢。古冢中出土过见于黄河流域的汉式铁犁铧,也发现过典型的秦式茧型陶壶,不少丝质物、漆器已朽,但印痕可觅。除昭苏外,封土高耸的相关墓丘还广泛分布在天山伊犁河谷的特克斯、新源、尼勒克、巩留、察布查尔等处。在西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也都见其存在。天山峡谷中的高山草场,既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生存舞台;实际上也是在开拓、建设天山峡谷古道——一条沟通欧亚大地的陆桥;自然应该也是我们研究中不能轻忽的一扇历史文化视窗。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疆修建吐鲁番—库尔勒铁路,铁路线穿行在天山峡谷之中,笔者有幸于1976—1978年间断断续续在铁路沿线工作了三年,收获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在阿拉沟发掘的一座塞人贵族墓冢中,不仅出土了大量黄金器物,也见到了与其共存的、源头在长江流域楚文化历史遗存中的大量漆器、颇显楚人巫风的凤鸟纹刺绣、山字纹青铜镜、精细的绫纹罗。它们的年代早于西汉,是战国时期西渐楚风遗留在天山峡谷中的印痕。相类的楚式文物,同样还曾出土在俄属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墓地中,它们与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古波斯毛织地毯共存于同一座墓室之中。在张骞西走中亚之前,在不为人关注的天山峡谷,竟早已存在着如是引人遐想的物质文明,可以引发的进一步思考,实在是很多。
    1964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的64TAM29唐墓中,出土了30多件文书,其中唐垂拱元年(685)四件文书就涉及天山峡谷古道。唐开元时期,唐王朝天山峡谷中的阿拉沟设置了“鹆镇”,下设“鹆镇游弈所”、“名岸游弈所”,至少统有七铺十一烽,巡逻山谷,且屯田自养。同时,还可以接待使臣、官员。出土残文书表明,接待官员中有一人就是来自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康国“使者首领”、“六品官”的“康××”。出土文书还揭明,唐王朝步入开元时期,已经在天山峡谷内有了军事防卫设置。但这一进程,在天宝年间的坦罗斯战役后戛然而止。
    明永乐年间,朝廷派陈诚、李暹回访撒马尔罕、哈烈等中亚王国,走的也是天山峡谷古道。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陈诚一行曾“图其山川城廓,知其风俗物产”,但相关珍贵图册,未能存留至今。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只是其在《西域行程记》中逐日记录的路线,他们以马、骡代步,从哈密入吐鲁番,由吐鲁番入阿拉沟峡谷,经那拉提、于尔都斯草原、巩乃斯河谷,至伊犁、阿里马力口子、伊塞克湖,过塔什干、撒马尔罕、铁门关,抵达阿富汗境赫拉特及波斯边境。沿途不少地方,他们只能“乱息”“在草滩”、“沙滩”、“原上雪中”,虽一路辛苦,但以马代步,穿行天山峡谷,最终抵达中亚西部。
    近年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新疆孔雀河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保存完好、具有白种人特点的古尸,曾引发过人们不尽的悬念。值得庆幸的是,在孔雀河古墓地中,还见有典型文物多件,如极度夸张的高鼻人面木雕、不显面相却肢体完整的木偶等。
    有趣的是,在俄罗斯历史博物馆中,竟然也见到了与孔雀河古墓彼此类同的文物。对于相关文物,俄罗斯学者认为,它们是近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出土在高加索地区的文物。两地相距遥远,但文物时代近同。这表明,可能在距今4000年前后,曾有过一次相当规模的远距离的民族迁徙。古气候学者研究揭示,就在距今4000年前,曾遭遇过一次小冰期,气温降低,导致一部分欧洲居民通过高加索走廊远走西亚、南亚、中亚,以寻求更合适的生存空间。由此看来,在这一次欧亚大陆民族迁徙中,其中就有一小支人群远走到了新疆孔雀河谷,他们穿行的道路就在天山峡谷之中。水流不断、林木葱郁的孔雀河谷,是宜人居住、可牧可农的美好绿洲,有着较大、可以吸纳新徙入者的空间(参见《从高加索走向孔雀河》,《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天山峡谷古道,因着气候灾变,而出现在了勇敢开拓者们的脚下,孔雀河谷的历史文明,也由此揭开了新页。
    类似的可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考古发现也有不少。1959年,为筹建新疆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塔里木盆地周缘绿洲之中考察。天山腹地的乌鲁克恰提,四围高山耸立,他们在一条从未引起过关注的小山沟中的一块巨石缝隙内,发现了散落的金条13根(纯度达97%,重量达1330克)、波斯萨珊王朝银币947枚。金银器的绝对年代在7世纪中叶,凝结其中的是当年唐帝国与波斯王国之间民间的经济交流。当年,一些隐没在普通百姓中的丝路行者,在他们毫不显眼的小包行囊中,却携带着数量惊人的金银细软。他们曾经寄托过怎样辉煌的、诱人的发财梦想,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但丝绸之路承载过的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美好追求,在这山间古道上也曾经破碎,甚至毁灭。这当然会引人扼腕叹息,但它也是不必讳言的历史的真实(参见《乌恰县发现金条和大批波斯银币》,《考古》1959年第9期)。
    通过大量的考古实践,所获与天山峡谷古道交通相关的文物资料,可以启示我们的是同一个主题:天山峡谷古道在中亚古代游牧民族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可轻忽的存在,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描绘的宏大历史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