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历史解读 >

跨文化视角:中欧河流文化比较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文化报 张婷 参加讨论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流域在经济、文化方面是欧洲比较繁荣的地区,如同江南之于中国。对两者展开比较研究,可以挖掘出怎样的价值,为中外文明发展带来哪些启发?
    10月26日、27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文化传播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共同承办的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荷兰、法国、德国、美国、挪威等国的13位外国学者、17位中国学者(含2名香港学者),围绕“长江与莱茵河的历史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就“河流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河流与社会文化”“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河流、交通与商业”“河流、技术与人地关系”“河流、环境以及产业文化”等议题展开了论文阐述和圆桌讨论。
    比较研究 长江与莱茵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与会专家认为,对长江与莱茵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因地理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长期从事长江三角洲近代早期经济史研究,最近几年特别关注荷兰的经济史研究。他认为,荷兰和长三角虽然相隔遥远,但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在19世纪初期,这两个地区在陆地面积和地理位置、水利系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出身于荷兰航海世家的莱顿大学教授包乐史是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研究发现,16世纪早期,莱茵河和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曾面临相似的生态危机,不过,两个河流社会都没有因此陷入困境。从16世纪下半叶起,它们各自独立发展出了不同的对策,不仅防御性地解决了积涝问题,还开始主动向水域围垦新的土地。“是哪些复杂因素造成了这些转变?两个地区在面对类似挑战时,为什么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途径?这种不同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包乐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在历史上,中国港口城市经历了一种不同于欧洲同类城市的发展路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吉普鲁认为,上海等城市的崛起,不仅是由于它本身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其贸易网络的建立,以及当地政府较低的税收,这些因素都为其带来经济实力的增长。
    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教授克里斯丁·克莱施米德讲述了德国工业遗产发展的一个案例——莱茵—鲁尔地区的工业文化与结构变迁。克莱施米德认为,该地区由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四川的都江堰原来是一个水坝,后来变成景点。这一转型与德国鲁尔区类似。可以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多元碰撞 多视角解析河流文化密码
    与会学者针对河流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所提交的论文主题涉猎广泛,从文化到生态,从河道监管到工业文明,令人眼界大开。
    “河流不仅形成了古代文明的中心,如今也仍然是大多数人类社会的中心。河流既是水的来源,也是运输动脉。河流被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也被用作开放的排水系统,清排人类、动物的排泄物和工业垃圾。”美国海事历史学家林肯·佩恩认为,这些河流已跳出河岸的界限,拥有了文明层面的深刻意义。
    江南环太湖地区水道密布,城镇错落其间,航船往来如梭,构成了一幅水乡繁华图。关于江南河流的作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的观察别具一格。“水道不仅承载着经济的流通,还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明清以来,苏州评弹艺人背包裹走码头,将苏州评弹送到江南社会的每个角落。”唐力行指出,“这造就了江南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茶馆品茗听书既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为他们创造了交流信息的公共空间。”
    “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多位学者指出,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科大卫介绍了长江重要港口刘家港在明清时期的兴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学强解读了长江三角洲商贸活动与上海苏州河沿岸街区的演变;鹿特丹伊拉斯姆大学教授本·胡卜向大家阐释了莱茵河的经济核心区域、集群和竞争力;中山大学教授吴滔以清代镇江京口的护漕救生船户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让大家对清代京口的经济关系得窥一二;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教授拉尔夫·班肯介绍了1740年至1806年德国与荷兰的贸易关系;哈佛大学博士柯一诺介绍了江南水景鉴赏文化;英国华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教授何安娜对鲜为人知的清末小镇吴城镇(现名永修县)展开专题研究。
    经世致用 中外学术交流催生智慧成果
    圆桌讨论环节,中欧专家学者热议两条河流的流域、港口、城镇,以及两个流域的商品、产业、技术,还探讨了两大流域当今的网络、生态、社会特征、文化冲突等众多话题,充分的交流碰撞让与会者都感到受益匪浅。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明表示,与会学者似乎都在响应宋代理学家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理念,践行着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经世致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一直以这种心态和方法去研究历史学,对两个不同对象展开比较研究,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范金明说。
    “此次参会的都是目前世界上相关领域内最顶尖的学者,大家的相聚非常难得。”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表示,“以前我们做文化历史研究大部分基于国内的材料,有限的材料会造成研究成果的偏颇。通过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跟国外的学者交换资料和观点。”
    复旦大学教授董少新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国外专家的报告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参考经验,如关于“淘汰下来的工业产能怎么办”等一些工业改造的建议,都值得去深入探讨。
    “跨文化研究其实是非常难的,这不仅需要交流双方具有一定学术积累,还需要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希望催生更多学术成果。”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谢湜说。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认为,此次会议不仅有学术意义,还为不同机构间的协同合作创造了新机会、打开了新局面。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卡地亚·安图内斯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学者进行更多交流,并愿与中方学者共同完成一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
    在包乐史看来,此次会议意味着去年开题的“河流比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功。“未来10年,我们希望建立起长江和莱茵河流域的比较系统。”包乐史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