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孙非寒]谈海州五大宫调保护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孙非寒 参加讨论

    摘 要:五大宫调作为海州古城的“民俗文物”“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而且于 2006年5月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西方文化洪流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抑或自身所处的区域文化,从强势文化、主流文化、传统文化融合为后现代主义的弱势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海州;五大宫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简介:孙非寒(1986-),男,江苏东海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民俗与文化产业。
    

    海州五大宫调,属于江苏明清民间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老的“诸宫调”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首批加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民间文化瑰宝,连云港市文化部门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如采集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确立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五个市级传承单位,还成立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州五大宫调研究所。据江苏文化厅2008年8月28日消息,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者历经三年多的努力,经过采风、录音、记谱、整理和编撰,使《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州五大宫调》一书面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政府部门及各行工作者可谓不遗余力。但是针对目前的保护状况,笔者对其研究后,也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海州五大宫调介绍
    据笔者调查,海州五大宫调,简称海州五大调,是明清两代以来流传于海州、新浦及周边广大区域的以[软平][叠落] [鹂调] [南调] [波扬]五种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起来演唱的艺术样式。
    据张传藻在《淮盐文化与海州五大宫调》一文中介绍:“海州五大宫调是源于明代扬州、淮安的清曲,其渊源还可以追溯到北宋,但盛行是在清代乾隆之后”;并指出五大宫调的发展“与淮盐的经济发展(从生产到运输 )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州五大宫调是淮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其发展和地理因素及区域文化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朱秋华先生在《大曲小曲及其他——海州五大宫调考》一文中,把海州五大宫调按其结构分类,“分为单曲和套曲两个系统。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各首大曲,均为单只系统。用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宫调的曲牌 (或片段)组成曲牌连缀体为套曲系统。在套曲中,除开头和结尾的曲牌外,中间部分的所有曲牌都称为‘穿心’,‘穿心’所用曲牌除大曲外,更多的是现传的近百首小曲。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套曲系统便是大曲与小曲的完美结合,典雅与通俗的和谐统一”[1]。
    海州五大宫调随时间的推移,也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如自娱自乐性,南北交融性,雅俗和谐性等等,这些特色与连云港的文化空间紧密相连。正如博厄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其特性 “决定于各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也决定于这个民族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材料,无论这种文化是外来的还是本民族自己创造的”[2]。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海州五大宫调的文化空间。
     二、海州五大宫调的文化空间
    海州即连云港的古称。《连云港市经济史料》中载:古城海州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且一直是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疆域所至,一度辖有六郡、十九县。这里地处黄河下游、临海、近潮、靠山,潮汐带来了人类可摄取的食物,所以远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栖息、繁衍(1) 。在北宋时期,当时海州归属东京汴梁的淮南路 (后为淮南东路),根据《宋史·食货志》载:“海州,板浦、惠泽、洛要三场,岁鬻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可略窥海州此时盐业发达,城市已经相当繁华。而盐业的发展,为五大宫调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现今,连云港地处苏鲁交界,北受齐鲁文化的波及,南受江南文化的影响。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海滨城市,连云港境内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如我国最古老的将军崖岩画、西汉时期的尹湾汉墓简牍、东汉时期的孔望山摩崖造像,以及江苏省迄今发现的第一座史前城址——藤花落遗址,等等,而海州五大宫调也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海州五大宫调的价值思考
    首先,作为苏北地区文化遗存之一,五大宫调是淮海地区的民间文化的标志,它能够唤醒与强化本地区民众的文化意识,能够维系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记忆,还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地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人类的发展,既创造了物质文化又创造了非物质文化,因地域不同,而具有地域性,是地域独特性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地域和群体的标志,能唤起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心理。物质文化如果是一个地方看得见的显性独特性所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存就是一个地方看不见的隐形标志。可见的物质遗存是物化的,是没有生命的;非物质文化遗存,是存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活于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所以非物质文化更容易被俗民群体所接受和传承。诚如五大宫调,作为地方戏曲,滋养着海州一带的百姓,是百姓生活的润滑剂。最主要是因为 “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态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在民众的真实生活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犹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3]
    其次,作为古老的“诸宫调”珍贵的遗存,对我国民间音乐乃至民间曲艺的研究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积蕴颇厚。一些明代的小曲如 [寄生草][山坡羊] [打枣竿] 等虽几经传衍,但仍保存完整;在江浙地区几近失传的乐曲如[马头调] 等也可在这里找到传人,其唱词竟与《白雪遗音》中的记载基本相同;一些演唱难度很高的集曲,至今仍有人在传唱。1980年后,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五大宫调等乐曲已渐呈濒危状态,它的发掘保护将对明清小调研究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最后,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活跃民间大众生活,并在表现民众真性情的同时提升其艺术鉴赏力。民间艺术是相对官方艺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同时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民间艺术充满了民间大众的集体智慧,折射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五大宫调的唱词基本上与历史有关,所以对人们认识历史具有一定的作用。鉴于其教化功能,国务院办公厅也采取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在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中强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