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邓琪瑛]台湾皮影戏田野调查概况(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 邓琪瑛 参加讨论

    三、演出性质
    台湾皮影戏的演出性质,依笔者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性的演出”,另一类是“文化场的演出”。传统皮影戏的演出旺季大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期间,主要是为了中元普渡。平日多半以神诞或喜庆为主(如天公生日或结婚)。不过目前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已经日益减少了。传统皮影戏必须遵照古老的祭祀仪式,一般是先进行扮仙、踏棚,然后才能上演正戏。早期演出的戏码都由主请者挑选,现在则由戏团自行决定,演出的剧情必须合乎祭祀情境,属于“仪式性戏剧”。
    文化场的演出,则是指戏团应各地方文化中心或学校单位的邀请所做的表演活动。这种演出不会出现祭祀的场面,纯粹以观赏娱乐为主。演出内容多半会做适当性的调整和变化,例如加进流行歌曲或现代用语,以吸引年青的观众,所以是一种“观赏性戏剧”。
    四、台湾传统皮影戏团的特色
    1、大戏团的创始人都来自闽南,但最初的习艺都不是源自家传,而是“师徒制”。艺人对于传授者的来源不甚清楚,所以很难推断其传承源流。
    2、五大戏团皆有正职,演戏只是副业。除了制皮之外,剧团的老艺人或中生代艺人皆能自制影偶、唱曲及担任文武场的伴奏。大多数艺人也都热心于皮影戏艺术的传习与推广。例如复兴阁皮影戏团的许福助团长,永兴乐皮影戏团的张新国艺师,以及东华皮影戏团的张 国团长。
    3、传统影偶的颜色以红、绿、黑为主,影偶尺寸较小,约一尺长;后期的影偶色彩鲜艳,尺寸较大。传统影偶以五分相(侧面单眼)为主。后来东华皮影戏团的张德成艺师(1995年去世),发明了六分相和八分相(斜侧面双眼),也加大了影偶的尺寸,这是为了让昔日广大的影戏观众观赏所做的改良。不过大部分的剧团还是以五分相为主。
    4、各戏团都有家传剧本和属于自家的经典剧目,有一部分已经由政府单位出版成专书和电影光盘出售。如福德皮影戏团即长于“扮仙戏”,目前仍保留有罕见的《酬神宣经》,为扮仙戏的重要依据;并存有他团所无之著名文戏《割股》(即《孟日红割股》(明治年间手抄本)。
    5、目前活跃的三大剧团:复兴阁、永兴乐及东华,皆后继有人,属于家族式传承。永兴乐皮影戏团还是一个首开女艺人传承并掌门的最好例子。
    五、田野调查个案——以06年中元普渡为例
    今年参与中元普渡的皮影戏团,仅有永兴乐和东华两团。以下是笔者通过实地采访永兴乐皮影戏团的祭祀性演出所做的田野记录。
    访问日期:8月2日(星期三)晚上六点到八点
    受访者:永兴乐皮影戏团
    受访内容:中元普渡之扮仙戏
    受访地点:弥陀乡盐埕村朝圣堂(主祭三太子的庙宇)
    团长(前台演出):张英娇(1962年生,家庭主妇)
    主演:张新国(1949年生,与张英娇是兄妹,营造业)
    演出:张岁(1927年生,张英娇和张新国的父亲,退休)
    后场:张福裕(1960年生,张英娇的哥哥,司机)
    后场:张信鸿(1988年生,张福裕的儿子,学生)
    皮影戏戏台通常是搭建在寺庙的正对面,也有非寺庙主持,而由社区主办的。不管是哪一种,都得面对着普渡公(三官大帝里的地官——清虚大帝,主消灾)的牌位和香炉,整个扮仙仪式是配合着道士的祭祀法事进行的。祭祀时辰非常讲究,一定要过午才能进行。根据民间的说法:过“午”属阴,七月半是祭祀好兄弟(孤魂野鬼)的,所以一定要选在过午之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