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山东省民俗学会与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了以“弘扬文化 拥抱春天”为主题的民俗系列活动。 2日上午,山东省民俗书画研究院在山东省民俗文化博物馆成立。该院是山东省民俗学会下属的二级学术研究机构,在组织机构建设和管理方面,接受山东省民俗学会的领导和监督。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研究员出席了成立仪式并颁发了聘书。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从军教授受聘为院长,扈鲁、张冰、张志朴、张启龙、赵林云、姜波、李新华、刘铁飞、鲁汉等当选为山东省民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朱振华主持了成立仪式。 3日上午,针对清明文化与习俗,位于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山东省民俗文化博物馆集中布置了“清明节文化与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览为期一周,包括“鲍家虎民俗书画艺术展”“潍坊风筝展”“食印文化展”“山东面塑展”“民间刻纸、剪纸展”“古琴艺术展”等各类专题。济南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具体承办了筹备活动。通过民俗体验、动手实践、互动游戏、成果展示等雅俗共赏的活动,为广大师生和市民奉献上了一份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感受到”的清明文化厚礼。 3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教授在济南大学“济大论坛”开讲《节日与乡愁》。这场讲座也是清明节来临之际,济南大学与山东省民俗学会举办的民俗专题系列讲座之一。此外,清明节假日前后陆续有张从军教授主讲的《年画与年俗》,李新华教授主讲的《风筝与乡情》,以及姜波教授主讲的《老济南的记忆》奉献给广大师生民众。 4日上午,应山东省民俗学会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民俗学会顾问张勃做客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为市民作了一场主题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的讲座。对清明节祭祀先祖、踏青、插柳、斗鸡子、荡秋千、放风筝等祭祀、游艺活动,以及与农事有关习俗追根溯源。张勃在讲座中指出,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对于生命本身以及生命个体与外在于自己又包含自己的自然、社会、民族、家族、家庭之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并把它概括为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等三个方面。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清明节民俗系列活动就是山东省民俗学会以节日为主题,坚持学会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的传统,依托会员和各大高校、科研团体,面向公众进行公益性展览、展演、学术讲座的又一举措。此次系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除了非遗展览和学术讲座,踢毽子、拔河比赛、剪纸比赛等民俗游戏极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参与人群超越了校园和师生的界限,许多济南市民专程远道而来欣赏展览并聆听专家讲座,赢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供稿 刘旭)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教授颁发聘书 张勃教授在山东省图书馆开讲清明文化 开幕式活动现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