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重要的是,清明节让人看到了死者所能受到的来自生者的尊重。人的一生不仅包括有尊严地生,也包括有尊严地死和死后被有尊严地对待,在清明节的祭拜亡灵中,一个人知道了,正像他在纸钱鲜花中感受到祖先曾在这个家族家庭里真实存在过并受到尊重一样,将来有一天自己长眠,自己也会被子孙怀念、尊重和祭奠,自己不是无依无靠的,而是有所归属。这样,当死亡的脚步一天天逼近时,他便不会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般绝望孤独的天问,而能安详坦然地闭上眼睛。 总之,将死亡与生命并置,让人们在生中感受死,在死中感受生,于现在感受过去,于对过去的回忆中感受现在与未来。清明节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尊重先人,尊重过去,帮助我们建立对过去、现在、未来关系的正确认知…… 也是从这里出发,我认为清明节在当今的死亡教育领域有可能会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 死亡不可避免,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对他者之死与自我之死,都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要善待生命、珍爱健康,自杀问题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因为自杀而死亡的人数近100万,这个数目是因暴力死亡人数的两倍。15岁~25岁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如何加深青少年对死亡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有意识地提高生命质量,我们需要死亡教育。 现在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进行死亡教育上还存在许多争执。据说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在我国,也有人用写遗书、墓志铭、到火葬场的方式进行死亡教育,引起了很多争论。我个人认为,这些方式可用,但也不免显得突兀,我们有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是进行死亡教育的最佳时空。希望家长、学校、社会能将其利用好,明确将其作为死亡教育的课堂,将正确的死亡观念、人生观念融进清明扫墓和举行各种相关活动中去,引导孩子在参与活动中去思考生命,理解死亡,体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将清明节作为死亡教育的重要时空,可以视为传统节日应对社会问题、在当代传承的新的生长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