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王启明]宿松年俗歌谣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博客 王启明 参加讨论

    摘 要:传统的中国年俗包蕴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潮流的日新月异,传统文化渐渐被现代纷缭的习气所掩盖甚或替代。虽然各时代都或多或少有文人学士将它们行之文字,但多难免偏载城镇。地地道道的农家习俗,虽也有记载,怎奈世易时移,风尚有变,况成文之记载,数目寥寥,存世之佳作,凤毛麟角。笔者以上世纪1980年至今之亲见和近两年搜集的宿松过年风尚习俗材料为基本内容,并结合前人对中国年俗的研究成果,对宿松过年歌谣予以评述,以期为正在渐行渐远的宿松农家年俗寻一方电子空间。
    关键词:宿松人;过年;年俗歌谣;述评
    

     一、引言
    宿松,汉松兹,即汉高祖四年(公元前184年)所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此为今宿松建制之始。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宿松县,属同安郡。[1](P28)宿松,意为古松兹,以前的松兹侯国之义。新中国成立,宿松隶属安徽省安庆地区。宿松处于长江中游与下游交界处,是吴楚文化交汇的地带,有“吴头楚尾”之称,又古越国在吴越争霸中取胜亦曾统治长江中下游很长时间,这使得宿松文化有很深的吴越楚文化积淀。《民国宿松县志》(以下简称《宿松县志》)载:
    (宿松)春秋时句吴地,周元王元年越灭吴,属越。显五王十五年,楚败越,尽收吴故地,属楚。战国时属楚。[1](P29)
    宿松位于江淮地区,近现代意义上通常被认为属于江淮文化,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更无可置否。所以宿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而又独具特色的地区,这一点在本文后面的年节述评中也会得到验证。
    宿松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境内湖泊众多,由西南至东北分别有龙感湖、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其中泊湖西北头属望江,这些湖都连成一体。这一片湖泊与江西鄱阳湖隔江呼应,其水域面积与本省的巢湖相当(打开地图可见)。这片湖的南面有三个乡镇:汇口、洲头、复兴(1990年前总称复兴区),统称“复兴洲区”,俗称“洲上”,因其四面环水,即被龙感湖、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长江所围绕,故为带水之“洲”,并且“洲上”的地名多与水有关,如汇口、洲头、坝头(拆并乡镇后属洲头乡)、套口(后并入复兴镇)等,坝者,河坝;套者,河套也。因此,复兴洲区是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貌。宿松共有22个乡镇,其余19个(包括县城所在地孚玉镇),地形地貌为丘陵夹湖和山地,其中丘陵夹湖地带如下仓、许岭、九姑、千岭等俗称“后山”,大别山麓的山区如二郎、陈汉、北浴等俗称“山里”。正是这种大别山与长江夹丘陵、湖泊、平原的地形,构成了宿松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最有特色的是语言。宿松人口80万,而会讲宿松话的人口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凡与宿松交界地方的邻县人口,总是以宿松话为第一语言,如太湖的徐桥、望江与宿松分管的九成农场等地;彭泽与宿松虽有一江之隔,尚有小姑伏、马湖全部和彭泽县城的部分人口,都是讲标准的宿松话。这表明宿松话是一种强势方言,应当与其特殊的地形(小快平原,大部分湖泊、丘陵和大山)有关系,这种地形没有构成交通要道和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条件,可能是宿松人安逸地生活了几千年,并比较完整地保存自然经济方式和地域文化的原因,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这里不厌其烦地叙述地理特征,是希望读者能谅解后文大量的方言表述,更希望通过方言表述的宿松年节习俗述评,能让大家更真切地认识宿松。希望那些曾经戏称宿松话为“外国话”、“日语”的朋友,能够认识到:宿松,这个传统中国文化至今保存很好的地方,讲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话,保留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
    全国各地大都有自己的年俗歌谣,其主要内容描述年前到大年初一(或至初二)每一天的活动安排。它既是对各地新年习俗的歌谣式归纳,又反过来促进各具区域特征的年俗形成。本文以上世纪80年代宿松的年俗歌谣为主要述评对象,试图找到宿松年节能依歌谣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的历史人文地理原因所在。为了述评的方便,另列出两首中国北方过年的歌谣或顺口溜相较,一并称作“年俗歌谣”:
    宿松年俗歌谣:
    天哪天,莫起风,等我二十四的(音低)接祖宗;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
    二十七,做粑吃(音七);二十八,杀鸡杀鸭;
    二十九,样样有;三十日夜(音亚),讲(音港)好话,初一初二不夺骂。
    北京年俗歌谣: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月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
    大年初一扭一扭,您新喜!您多礼!一手白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新喜![2](P10)
    东北、辽宁新宾等地年俗歌谣:
    小媳妇蛋,你不用馋,过了腊八就过年;
    二十三灶王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走油,三十糊箱斗,初一拜年又磕头。[3](P163)
     二、腊月二十四日前三个传统年俗在宿松
    宿松年俗歌谣与北方的两个年俗歌谣比较,最大的不同是歌谣开始的日子不同,整整少了三个传统的环节:腊八、扫尘和祭灶。出现这种独特的现象不是无缘无故的。第一要说明,虽然歌谣里没有,而实际宿松是有进行这三个环节的。第二,表明宿松人对过年到来的标志性日子与北方人不同。第三,北方年俗歌谣由老婆媳妇张目,是以成年男人的口吻唱述;宿松年俗歌谣则是由孩童的天真口吻唱述。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宿松的年俗歌谣是将宿松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物产、性情等与中国传统习俗相结合而产生。其他地方应当是这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